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熱議禁播《哆啦A夢》為哪般?

2014年07月22日 08:0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哆啦A夢

哆啦A夢

  發行超過半世紀,陪伴不少人長大的日本動畫片《哆啦A夢》近日在臺灣受到質疑,認為會助長校園暴力,陷入禁播漩渦中。

  在這部動漫中,一個常見的情節就是主角之一大雄經常受到胖虎的欺負,然後找哆啦A夢幫忙(上圖)。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道,有家長和教師認為,這樣的情節會助長校園暴力,“不是一部適合兒童長年觀看的卡通”,要求臺灣華視立即“自律下架”。

  擔心孩子變大雄

  “如果長年看下來,小孩子恐怕就會變成大雄!”有島內網友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發表文章,挨個評點《哆啦A夢》中的主要角色如大雄、小夫、胖虎,一個遇到事情只會哭訴、一個整天都在炫富、另一個不順心就揍人,通通不是小朋友理想的榜樣。尤其當小夫配上胖虎,就像是校園幫派的翻版,會助長霸淩之風!所以作者不解,為何華視非得在傍晚6時半精華時段播放這種卡通?

  該網友文章被不少媒體轉載,不少家長讀完也都心有慼慼十分認同,“就算電視臺加注警語也沒用,我覺得還是禁看最實際!”高雄市教師工會理事長董書攸也擔心,《哆啦A夢》這麼熱門,小朋友所受的影響相對也更大,若長期觀看節目內容中的霸淩情節,恐對兒童心理髮展産生負面影響。華視應該先行下架,嚴選無霸淩劇情的集別,再播出。

  以後只能看天線寶寶?

  不過家長們的擔心,卻讓廣大粉絲都十分錯愕,“難道以後電視臺只能播《天線寶寶》了嗎?”甚至有人吐槽,以後新聞也不要看了,省得小朋友長大變成政府官員!還有人説,不知道看著這部動漫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對此作何感想,難道要大陸把喜羊羊派過去嗎?

  一名長期關注社會議題的網友溫朗東,近日在臉書發表文章指出,只要拋開“這是給小孩子看的作品”成見,就會發現“小孩子的世界遠比成人想像的複雜,而成人對世界的解讀能力,往往又比自認為的貧乏”。

  據悉,《哆啦A夢》今年夏天也將在美國本土播出,製作方為了配合美國政府“打擊小胖子”的政策,也曾大幅刪減哆啦A夢吃銅鑼燒的場景,不過卻未改動胖虎的臺詞和角色定位。如今臺灣傳出因霸淩情節而要求停播的意見,網友質疑説,每天“膻腥色”24小時播不完的新聞臺是不是也該禁播,“我都看幾十年了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NCC躺槍

  媒體披露後,各種討論及爭議不斷,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為此不得不辟謠表示,從來沒有説要下架停播《哆啦A夢》,也尚未安排委員會討論此案。不過,NCC官員私下説,此事原先是島內教育團體點名,卻讓NCC一路備受各界壓力,現在查不查都為難,就連是否安排NCC委員討論,NCC受訪時也不願把話説死。

  NCC指出,《哆啦A夢》屬於劇情節目,劇情一定有好人與壞人,一旦接獲檢舉就是依法審查,但目前接獲的都是誤以為NCC要將《哆啦A夢》下架的抗議信函。

  也有人直接對NCC表達了不滿,認為NCC可以放任本土劇《世間情》聞著明星花露水就回春20年,卻不能容忍《哆啦A夢》裏強調友情、愛和正義的童年,讓看著《哆啦A夢》長大的數代人情何以堪?!(王大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