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軒轅劍》想到《大鴻米店》

時間:2012-07-11 09:30   來源:解放日報

  一部叫做《軒轅劍》的電視劇,這幾天終於“如期”開播了——為什麼稱它“終於”,又説它是“如期”?究竟發生了什麼撲朔迷離,遇上了什麼峰迴路轉,使一部原本平常的電視劇變得如此奪人眼目、受人關注?

  原來《軒轅劍》尚未開播,關於“禁播令”的傳言已經鋪天蓋地。網上傳出,廣電總局給了三個字,不準播;媒體又來“正式確認”。言之鑿鑿,借用的是政府部門的“勒令”,煞有介事,説它“過於神話玄幻”……結果怎麼樣呢?此劇“如期開播”,並無叫停一事,沸沸颺颺的《軒轅劍》似乎可以塵埃落定,我們的輿論場不過又多了一個“烏龍”而已。

  然而關於這個“烏龍”的塵埃,又似乎並未落定。也是輿論之間,評説這不像是網路之上、網民裏頭傳出來的“自發性謠言”,倒像是一場精心佈下的棋局、一起構思巧妙的“反炒作”。有人出謀劃策,有人充當炮手,有人樂觀其謠,也有人坐享其成——不管怎麼説,“消息”一齣兩小時內,“軒轅劍”三個字頃刻登上微博搜索的“十大”榜,竟是一個事實。一部原來並不石破天驚的電視劇,險些變得盡人皆知,而一家電視臺“重奪收視率”的雄心壯志,也變得有了一線希望的曙光。

  《軒轅劍》的“禁播令”風波,是不是一個“局”,我們不知道,也期待它水落石出,然而似曾相識的“反炒作”,卻不是什麼新招式——這不免使人想起數年前的《大鴻米店》風波來——當時那一部電影也是尚未問世,即已聲名顯赫。什麼名氣這樣響呢?原來是傳説中的“性慾、暴力、亂倫、通姦”。也説是“三級”,也説是“禁映”。其實《大鴻米店》是一部披露人性之惡的影片,有一點男女私情,並無關什麼“倫常”;有一點打鬥鏡頭,並不是什麼“血肉橫飛”。問題在於,一部並不“黃色”的片子,為什麼要自貶成“亂倫”,一部並不“血腥”的電影,為什麼要自吹成“暴力”呢?這就是為了嘩眾取寵,不惜“自殘”了。可見自吹者的“反炒”,是出於對市場的判斷,似乎沒有色情就沒有票房,沒有暴力就無以吸引觀眾,甚至沒有“禁播令”就激不起人們的好奇和逆反,所以以“自殺”來“自救”,以“反炒作”來自我推銷——不知道此次《軒轅劍》風波的再起,是某些人看了《大鴻米店》的如法炮製呢,還是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無師自通?

  《軒轅劍》風波在於網路、在於媒體的一時鋪天蓋地,是因為“禁播”二字的刺激性。於是網友義憤填膺、拍磚炮轟,於是“酷評家”照例高舉高打、宣以狠評。又是“制度”問題,又是“公權力”如何這般。然而“塵埃落定”之時,才知道又是一個“烏龍”,又是一個“局”,又是上了漁翁們的當——當我們萬分不平之間、義正辭嚴之際,他們正舉起酒杯彈冠相慶、坐收漁利呢!(司馬心)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