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海峽論壇的三個關鍵字:土、親、人

2014年06月26日 08:17: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從2009年到現在,走過六個春秋的海峽論壇已經成為兩岸基層交流的重要平臺。“土親人更親”,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本屆海峽論壇致辭時提到的這五個字,包含了海峽論壇三個關鍵字。

  第一個關鍵字:土。海峽論壇主打基層交流,用臺灣人的話説就是注重草根性。與其他論壇多是西裝革履、文質彬彬的精英不同,在海峽論壇各個現場,你會見到面色黝黑的敬香客、雙手粗糙的農民、熱情如火的夜市攤主、絮絮叨叨的社區義工……媽祖文化活動周、兩岸民間宮廟續緣交流會、兩岸特色廟會、兩岸家庭廣場舞展示、兩岸基層調解員聯誼交流會……來自兩岸73家單位和團體,涵蓋農、漁、工、商、教科文衛體以及婦女、青年、民族、宗教等30多個界別和基層民眾,帶來的是濃濃的鄉土味。

  第二個關鍵字:親。“兩岸一家親”理念貫穿整個海峽論壇系列活動,在這裡,你會更深刻地理解我們“從前的時候是一家人,現在還是一家人”這句歌詞。兩岸民眾共同拜的是媽祖、陳靖姑,聽的是南音、歌仔戲,吃的是五香卷、蛤仔煎;兩岸同名村數以千計,一樣的物華天寶,一樣的鄉音鄉情,許多參加論壇的臺灣同胞説,每次回來,就像遊子回到溫暖的家,與分離的家人團聚敘舊,親戚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當然,海峽論壇遠不僅僅是兩岸民眾談談情、舞舞獅的嘉年華會。每屆海峽論壇上宣佈的惠臺措施,給兩岸同胞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注重真誠對話與交流,海峽論壇更是一個講實話、聽實話的平臺。如參會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洪秀柱所言,此次海峽論壇是在臺灣服貿風波之後召開的,雖然我們可以“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自勉,但服貿風波確實暴露了臺灣社會對兩岸關係發展的一種焦慮情緒。為什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沒有被全面且善意地解讀?為什麼臺灣年輕人對兩岸經貿合作的進一步推進産生疑慮?海峽論壇正是一個聽取臺灣同胞心聲的好機會。

  俞正聲主席在開幕大會講話中説:以人為本、為民謀利是我們的執政理念,也是我們制訂和實施各項對臺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廣泛聽取臺灣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深入了解臺灣民眾的現實需求,不斷擴大兩岸交流合作的參與面和受益面,不斷增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是必由之路。所以,海峽論壇的第三個關鍵字,應該是“人”,兩岸關係的發展,應以人為本,以人民的意願為依歸,想兩岸人民之所想,急兩岸人民之所急,讓兩岸人民得實惠!(王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