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賴聲川:莎士比亞從大眾娛樂到偉大經典

2014年04月23日 14:00: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一般想到莎士比亞,想像都是非常遙遠——他來自遙遠的古代及國外。而更遙遠的距離來自他的作品普遍被視為經典中的經典,自然就變得深不可測。除了少數學者專家或導演們,大眾也許是無法親近或理解的。其實不然,我的感受:莎士比亞的戲劇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隔了四個世紀,還能那麼鮮明而深刻地映照在我們時代上,與我們對話。對,原來他跟我們就是那麼的近。

  為了讓諸位更親近及欣賞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戲劇家,在此寫下幾點我個人的觀察與體會:

  1 商業與藝術無明確界限

  稱莎士比亞為“經典”當然沒有錯,但也許有些迷惑作用——讓我們想不到其實在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的倫敦,莎士比亞的戲劇屬於大眾娛樂。他的戲大多在公眾的劇場裏演出,以他自己投資建造的環球劇院(Globe Theatre)為主。觀眾買票看戲,票價結構就像我們今天在北京演出一樣,從低票價的站票到VIP包廂。把莎士比亞視為“經典”,還不如把他視為那個時代的“八點檔連續劇”或“電影大片”,因為對當時的觀眾來説,就是這樣。或許你覺得不可思議,如果莎士比亞是大眾娛樂,這是何等社會!其百姓的文化涵養到何等境界?

  莎士比亞所處的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代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創意年代。當時的倫敦人才齊備,每天都有很多對手和莎士比亞打對臺,各個都精彩!莎士比亞同輩中多的是有才華的劇作家,包含29歲就死亡的馬羅(Christopher Marlowe)——許多人猜測如果他沒有早逝,成就會超過莎士比亞!同時倫敦也不缺乏經營劇場的奸商,包含與莎士比亞競爭的許多製作人和老闆。

  在很多戲中,莎士比亞有影射這些不擇手段的競爭者,最著名的是在《哈姆雷特》二幕二場中哈姆雷特對劇團團員的演説。所以説,那是一個完整的商業娛樂生態,競爭激烈,每人都想得到觀眾的青睞和票房。這一點認識很重要,也讓我們可以看到,所謂“商業”和“藝術”之間其實沒有明確的界限。

  環球劇場中的演出是雅俗共賞的,前面提到的便宜站票位於離舞臺最近的位置——很驚訝吧。這個位置有點像現在演唱會的搖滾區,觀眾花一點點錢就可以站在那裏。根據當時的記載,這個區的觀眾還會與演員對嗆、喊話,甚至丟番茄,這就是伊麗莎白時代倫敦市民生活的鮮活寫照,絕不是很多人想像中,去看一個“經典”需要端莊、正襟危坐,被允許時才鼓掌。理解莎士比亞的大眾娛樂面,其實才能開始了解他的偉大。

  於是一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含有我們在大眾娛樂中尋找的一切元素——精彩的劇情、想不到的驚奇轉折、深度的角色刻畫、逼真的打鬥場面、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劇表演、催淚的感情戲,英雄與美人、奸詐的政客、被冤枉的好人、被重用的壞人,人生百態的眾生相,應有盡有,包括隨處出現的低俗黃色笑話與性暗示。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