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追憶高淩風

2014年02月26日 09: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署名邱祖胤的文章,追憶已逝的高淩風。文章説,相信所有聽到他的歌會跟著哼唱、起舞的人,一定都不會忘記,當年還有這樣一位不斷尋求創新、不斷衝決網羅的藝人,讓人們在那個威權年代,至少還記得輕鬆一下,在八卦雜誌不那麼風行的年代,只要有高淩風,茶余飯後就不無聊。

  全文摘編如下:

  高淩風走了,但他的歌迷不會哭哭,只會笑笑。畢竟在那個壓抑的年代,他帶給大家太多歡樂與驚喜,眾人憶起他的絕活,仍要秀出大姆指。

  高淩風是我小學一年級的記憶,身為鑰匙兒童的我,下課回到家,父母親都還在工廠上班,還好有一台紅色收音機陪伴,並不無聊。有一天,收音機傳來“笑笑,笑笑,姑娘的酒窩,笑笑”的歌聲,我整個人像被電到一樣,笑得樂不可支,那正是高淩風當年的招牌歌,當時點播率高得嚇人,幾乎一整個星期都在播,我馬上用才學來不久的注音符號,把歌詞一句一句記下,在爸媽下班回家的夜晚,現學現賣,唱給他們聽,娛親效果十足。

  之後在電視上看到他,總是縮著脖子,戴著墨鏡,挂著詭異的笑容,並沒有太特別,但大家卻都特別期待他的出現,不管是新歌,新動作,還是新事件。

  創意一再成風潮

  他的歌,俚俗,易懂,瑯瑯上口,大人小孩都能哼上兩句;舞曲更是一絕,總是搭配獨創舞步,以及火辣的裝束,如《冬天裏的一把火》直接在舞臺上秀出打火機點火,《野菊花》大玩食指繞圈圈的遊戲,左繞繞、右繞繞,再從腳底繞到頭上。這些搞怪創意,一再形成風潮。

  高淩風的歌,還真是千奇百怪,泡菜可以入歌,借錢也能成曲,情愛更以各種不同的象徵面貌出現在大眾面前,這背後固然有瓊瑤、莊奴等高手在操刀,但能如此深入人心,靠的還是高淩風的獨特颱風及演出方式。

  説高淩風的歌是靡靡之音也不為過,但説他的歌傷風敗俗則有點太超過,偏偏當時管得很多,認為此風不可長,必須凈化,因此高淩風的歌被禁唱,高淩風一再被關切,也就司空見慣。

  也因此,當高淩風在金鐘獎頒獎典禮上,與鄧麗君一搭一唱,挖苦臺下的“新聞局長”宋楚瑜,説他的歌如何受到尊崇禮遇,百般照顧,有特定單位伺候,讓他備感榮幸,幽默風趣,逗得宋楚瑜哈哈大笑,也為當年的演藝工作者及創作人吐一口怨氣。

  用幽默挑戰威權

  也許那是事先安排好的,也許是脫稿演出,但當時還處在戒嚴時期,經常有人蒙上不白之冤,有人更莫名其妙就喪失演出機會,藝人要展現格調風骨,可能是為了背後龐大利益,可能是為了個人名聲,但要冒這種挑戰威權當局的險,還是要有莫大勇氣。

  可惜高淩風的演藝事業在80年代末急轉直下,之後雖力圖東山再起,卻已是強弩之末,而近年民眾記得的,也儘是他的家務事及負面新聞,對一位曾經叱吒秀場及演藝圈的天王級人物而言,真是情何以堪。但相信所有聽到他的歌會跟著哼唱、起舞的人,一定都不會忘記,當年還有這樣一位不斷尋求創新、不斷衝決網羅的藝人,讓人們在那個威權年代,至少還記得輕鬆一下,在八卦雜誌不那麼風行的年代,只要有高淩風,茶余飯後就不無聊。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