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江宜樺“人性説”道出的心聲

2013年10月29日 10: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一個很沒有人性的環境中,我始終保持我的人性”,臺當局“行政院長”江宜樺在接受民進黨“立委”陳明文“質詢”時脫口而出這句話。臺灣《中國時報》27日發表社論指出,“人性説”道出許多被黑心食品、黑心商家、黑心政客搞得人心惶惶的大眾心聲,先不説政客“只問立場不問是非”,近年商界不斷爆出黑心食品,不也是失去人性到令人心寒嗎?

  社論摘編如下:

  “在一個很沒有人性的環境中,我始終保持我的人性”,臺當局“行政院長”江宜樺在接受民進黨“立委”陳明文“質詢”時脫口而出這句話。當時陳明文強硬要求江宜樺為“毀憲亂政”道歉,江宜樺卻嚴詞拒絕。想必這句話在江宜樺腦中盤旋已久,才“一吐為快”。暫且不論政治立場如何,“保持人性”這四個字,肯定讓許多人心有慼慼焉,臺灣政壇鮮少人性已久,先不説政客“只問立場不問是非”,近年商界不斷爆出黑心食品,不也是失去人性到令人心寒嗎?

  人的可貴在於人性,基本人性就是普世價值,其實並不複雜難懂。中國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西方人“你要別人怎樣待你,就要怎樣待人”(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講的就是人性。對黨同伐異的政客、唯利是圖的生意人來説,設身處地或許很困難、將心比心挑戰也太高,轉一個方向思考,簡單的檢驗標準就是:説一句話、做一件事之前先想一想,假設別人這樣對待你,你能夠接受嗎?

  如果今天“行政院長”是民進黨籍,在野黨以強硬的態度提出質詢,卻只是為了一個有爭議(其實是莫須有)的指控,甚至不惜拖垮整個社會的發展,這種政治焦土策略,民進黨能夠接受嗎?如果那些賣假油、假麵包的商家,想到這些東西自己家人也會吃進去,親人子孫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也會受到傷害,他還做得下去嗎?

  江宜樺引述“人性”,並據此拒絕道歉,政壇終於出現了有肩膀、有勇氣説“不”的政務官,有識之士莫不感到慶倖。但更深層的思考應該是:社會是否已經對“失去人性”的亂象姑息、認命太久,甚至已經習慣、麻木了?江宜樺提到“在這個沒有人性的大環境中”,大環境固然指的是政壇,但放大來看,整個社會不也是如此嗎?作為人,無論政治立場藍綠、無論社會階層高低,做人處事的基本要求應該相同,所作所為、所是所非應該符合人性。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表示科技産品研發製造也許是理性的計算,但産品的設計行銷卻必須融入感性,因為産品終究供人使用,必須考慮人的需要,因此需要滿足人性。高科技公司已理解,單純的技術突破無論多麼眩人耳目、多麼稀奇酷炫,如果不能回應使用人的需求,終究難以得到市場認同。

  可嘆的是,科技業已知道要回歸人性,但“管理眾人之事”的政治人物卻早已忘記人性;比較殘酷但寫實的説法是“或許政客早已忘掉自己也是人吧”,因為不尊重自己為人、拋棄了自己的人性,政客的行為就成了亨利.亞當斯密所説的“散發有系統、有組織的恨意”。英國政治學者約翰.麥克裏蘭(J.S. McClelland)提到政治的作為時説:“其實我們並不是要實現什麼理想,只是想從非理性中解放出來。”在日日為雞腸鳥肚瑣事爭鬥不休的臺灣政壇,想實現這個卑微的希望,看來困難重重。

  德薄者志輕,在一個缺乏以基本人性自我約束的社會裏,黑心食品、黑心商品、黑心政客……,黑心的一切,只會更多、只會更加層出不窮,因為“黑心”事件層出不窮,黑心商品不是個案,早已成為遺忘良心、失去人性、道德集體潰散的社會現象。

  在這樣的氛圍裏,當江宜樺説他始終保持自己的人性,或許會激怒“質詢”他的“立委”、甚至整個在野黨,但多麼盼望朝野政治人物能夠記住這句話,並回想自己從政的本念。相信沒有人願意當自己有了權力與影響力時,反而失去自我,成為社會亂源。別忘了惡念惡行如回力球,一旦拋出,遲早會回應到自己身上。

  “人性説”道出許多被黑心食品、黑心商家、黑心政客搞得人心惶惶的大眾心聲:是的,我們的要求不多,只希望人人本于良心、回歸人性。期盼在一片混濁的世道人心中,不論在哪個崗位、扮演哪個角色,都能勉勵自己找回人性初心。人説,臺灣最美是人情,不是嗎?人情是什麼呢?人情就是人性本善正面能量的集體呈現。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