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廖洪標陶塑藝術展:石灣陶藝驚臺北

2013年07月26日 08:1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廖洪標大師在臺北

 

豐年樂

  瘦小、黝黑、家常衣褲,廖洪標看上去像街上擦肩而過的一位退休工人。在臺北歷史博物館冠蓋雲集的“石灣陶魂”開幕式上,作為主角的他最樸素、謙和、不起眼,在慣常的社交套子中有點茫然和無措。輪到他講話,他説:“我不會説話,只會念稿”,掏出一張紙,中規中矩地對著麥克風,一長串感謝的名單:收藏者、策展人、攝影師,只有一句脫稿而出,卻給記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這些(指展品)都是我的心血”。

  廖洪標是有福的,因為他的心血凝結而成的,是足以令人走到他面前恭恭敬敬喊一聲“大師”的陶塑,這些作品足以跨越他的個體生命和眼前的熱鬧,流傳後世。

  臺北歷史博物館6月28日至8月11日展出“石灣陶魂——廖洪標陶塑藝術展”,來自廣東的廖洪標的40件陶塑作品,令以陶藝文創為自豪的臺北驚艷。廖洪標的作品傳遞出一個資訊:最樸素的,可以是雅致的;最傳統的,可以是最有想像力的。

  在廖洪標的透明釉觀音像前,如果你靜心與塑像對視,會突然發現細細一線的觀音眼睛裏有雙眸閃動,而且有眼神光籠罩住你,令你一剎那接近溫柔慈悲,很多已經漠然的道理和感情回歸身心。此時,眼前的藝術最重要,窗外池塘裏的荷花最重要,而平日裏很重要的一些東西變得模糊起來。有些東西,你以為它必須,它也許是虛妄。

  這是廖洪標的觀音像給我的體驗,而另一位流下眼淚的參觀者看到了什麼,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陶土如何通過廖洪標的手凝聚成這樣的觀音:一手倚石,一手搭膝,長裙裸足,高髻袒胸,一隻腳踩盛開蓮花,莊嚴;一隻腳彎跨石上,自在。而莊嚴自在不只是靠造型成全,靠的是絲綢質感的衣紋、粒粒飽滿的珠串、千絲萬縷的髮式、光澤如生的皮膚。這樣一座塑像,當你與她相遇,已視她為菩薩。

  給塑像以生命,這要有常人無法企及的技藝,也要有常人無法抵達的生命體驗。廖洪標的釋迦牟尼像,沒有眾人印象中的莊嚴圓滿,而是赤裸上身,筋骨畢現,垂肩低首。我一邊看塑像一邊打量同樣瘦削的廖洪標,想,這個面貌平凡的老人心中有一個大不相同的佛祖,他又有驚世的勇氣將心中的佛祖呈現出來。他的佛祖與蕓蕓眾生的苦難交纏,但卻面目安祥,額頭光潔,打坐的赤腳和雖鬆弛但仍保持的手印傳達出信仰的光輝與力量,仿佛告訴世人,苦難可以不令人折腰,可以令人貴重。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