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如何延攬“兩岸事務專業人才”?

2013年01月31日 08: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傳出消息,臺灣公務員考選部門正在研議招考“兩岸事務公務員”的議題。海峽之聲30日發表評論指出,專業人才要精通專業知識,不僅要熟悉兩岸相關領域事務,還要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認同及其深化推進策略的精準把握。島內面對兩岸事務專業人才急缺的困境,一要深入交流,二要努力培養,才能延攬到合適的人才。

  全文內容如下:

  日前傳出消息,臺灣公務員考選部門正在研議招考“兩岸事務公務員”的議題。

  此議題進入議事日程,源自考選部門去年底委託臺灣政法學會進行的一項調研,這次調研發現,臺灣行政機關已經出現兩岸專業人才短缺的困境。這一現象一方面顯示了兩岸交流交往的迅猛發展,尤其是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鞏固和深化,兩岸全方位的交流日益密切,臺灣政務機關涉及大陸事務的業務量也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也凸顯了臺灣相關人才選拔積累的嚴重滯後。目前,一些部門在兩岸事務配置上超過6成為任務編組、兼辦,缺乏特定人力。在考選部門委託進行的調研中,受訪的34個機關中,超過7成有處理大陸暨兩岸事務業務的需求,其中,又有5成多急需選用兩岸事務專業人才。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才是適任的兩岸事務專業人才呢?

  所謂專業人才,首先當然要精通專業知識。對兩岸事務的專業人才來講,不僅要熟悉島內相關領域事務,還要對大陸方面的對臺方針政策及對於兩岸關係的相關法規條令瞭如指掌,其他方面的重要法律法規政策也應有所了解。

  其次,要有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認同及其深化推進策略的精準把握。兩岸關係的大背景是處理兩岸事務的根本和前提,如果把握不住,就不可能處理好複雜而又敏感的兩岸事務。

  也許正是體認到這一點,臺灣前段時間的公務員考題中才出現了多道涉及大陸的考題,而由此引發的“太難”、“太偏”的聲音也正説明瞭臺灣民眾對大陸了解的缺乏。由此可見,兩岸事務專業人才的選拔不能單純依靠自然生長,否則短期之內便會出現“才不對路”、“選拔困難”的問題。那麼,面對兩岸事務專業人才急缺的困境,如何延攬到適任的人才呢?

  我覺得,一要深入交流。持續推動兩岸民間的深入交流,在交流互動中增加溝通,增進對大陸的了解,消弭對大陸的歧見,為處理兩岸事務奠定正確的認知基礎。

  二要靠前培養。由於相關專業人才具有比較強的專業性,因此,大學及研究機構相關專業係所的學生,無疑是選拔的主要對象,如果在他們的課程中提前加入相關內容的學習,再通過修訂相應考科內容予以引導和強化,自然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可擴大選拔的可選性,也可提高選拔的品質,更可縮短任職上崗前的培訓時間。(海峽之聲 劉洪濤)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