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把島內生育率問題看做“人權問題”

2011年08月17日 09: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針對島內生育率問題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臺灣地區婦女總生育率低於0.9,是世界最低。這是島內民眾的必須要重視的一個議題。應該將超低生育率問題,年輕人為什麼不生、不育,看成一個“人權問題”,當局需要提出一套更完善的生育政策,讓年輕人步入婚姻,也願意生育子女,同時也養得起,我們目前需要社會産生共識,提出有效也可行性的政策,提升生育率。

  評論摘編如下:

  今年7月的《科學期刊》(Science)有一系列人口學論文與專題報導,討論目前世界人口問題。其中有篇專題提到臺當局目前所推行的人口政策與鼓勵生育措施,這些人口政策並與其他亞洲區人口政策的比較。去年臺灣婦女總生育率低於0.9,是世界上最低,如果將此一婦女生育率水準,換算為臺灣地區婦女的年輪生育率,估算婦女一生的生育水準,未來大約近於20%的臺灣的女性,一生將不會養育子女,這是一個相當驚人,也值得重視的一項未來人口趨勢。 

  人口學家認為總生育率低於1.3的水準就是所謂“超低生育率”,在一個沒有人口移入、移出的社會中,如此低的婦女總生育率,將導致人口在一個世代,也就是45年的時間,減少近半。未來臺灣社會的經濟發展會停滯不前,而老人照護問題將十分嚴重。 

  目前臺當局內政主管部門發表的臺灣地區婦女的總生育率是時期別婦女總生育率,也就是以當年的婦女生育率做為計算基礎,所得到的結果。但要注意的是臺灣女性一生的世代生育率,也就是婦女在50歲完成生育時,所生的子女數。據最新的估計,臺灣婦女完成生育時的世代生育率,大約是1.3至1.5左右,而非目前的0.9。這樣估算也須考慮到臺灣婦女的生育步調是否繼續延遲,因如果臺灣女性繼續遲婚、不婚,且生育第一胎的年齡繼續延後,則很多臺灣婦女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生育子女數目。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大概是34歲左右,如果決定生育,就要把握最佳時機。 

  當前我們社會對於生育問題,經常看成是個人的抉擇,但一個社會的生育數量多寡,也影響每一個人的未來。今天沒有人願生養小孩,20、30年後,我們的社會也沒足夠的經濟、工作人口來繳稅,支援社會福利與醫療體系;如果未來的社會福利、醫療健保無法繼續維持,目前的低生育率問題,也是島內民眾的必須要重視的一個議題。所以我們的社會應該將超低生育率問題,年輕人為什麼不生、不育,看成一個“人權問題”,個人有權選擇生與不生,但是社會中想要生育子女的個人,就必須要所有島內民眾,也就是我們的社會伸出友善的手,幫助這些想要生育的社會成員,有能力、有意願達成他們的願望。當局需要提出一套更完善的生育政策,讓年輕人步入婚姻,也願意生育子女,同時也養得起,我們目前需要社會産生共識,提出有效也可行性的政策,提升生育率。 

  臺當局目前推出的生育獎勵與生育補助,需要全體社會的支援。世界其他地區,生育補助的金額更高,例如俄羅斯的偏遠地區,生育補助金額高達7000美元。人口學者認為人口政策對於生育率的提升,可能效果有限。因為在2005年左右,大部分低生育率的國家或地區,在政府提供人口補助時,生育率都穩定的回升,因此人口補助政策對於生育率上揚的政策效果的因果關係,很難確定。可是,人口學者也認為,如果沒有明確的人口政策,生育率的狀況可能更行惡化! 

  臺灣地區今年的婚姻潮,可能會帶來明年的龍年效應,生育率做小幅的提升。但是當局真正面對的問題是龍年效應後的生育率,是否能夠緩步回升到達1.3的生育水準,才是真正的挑戰。臺灣的養育子女費用過高,一位7到24歲的在學學生,年齡別的居民所得,花在教育的費用上是歐洲福利國家或地區的12倍左右、美國的4倍,如此的高額花費,讓養育子女成為父母過重的負擔;此外,女性如果因為生育離開就業市場,所損失的潛在工資也相當高,在臺北,女性因為生育離職,大概一年損失的收入是80萬元;養育子女的高額費用,與女性因為需要維持工作,不願離開工作,都是未來當局需要面對的問題。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