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媒:“太陽王”隕落 莎翁也寫不出的劇本

2011年07月21日 10: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默多克在英國呼風喚雨40年,但現在卻像罪犯一樣,不禁讓人唏噓。臺灣《中國時報》刊載前社長王健壯的文章指出,40年來,默多克和他的“太陽集團”雖然寫下了“政媒複合體”的一頁傳奇,但這頁傳奇卻以如此淒涼結局收場,這真是連莎士比亞也寫不出的劇本。

  文章摘編如下: 

  1995年6月,工黨黨魁布萊爾從倫敦飛到澳洲外海的海曼島,他飛行大半個地球的目的只有一個:應邀到島上與默多克見面。 

  2008年8月,保守黨黨魁卡梅倫在伊斯坦布爾機場搭上一架灣流型私人客機,飛往希臘外海的聖托裏尼島,在蔚藍愛情海中一艘豪華遊艇上等待他的也是默多克。 

  布萊爾跟默多克見面後,一向支援保守黨的《太陽報》開始轉向支援工黨,1997年大選,《太陽報》在頭版以斗大標題寫著:“太陽報支援布萊爾”;布萊爾入主唐寧街十號後,默多克連續十二年不改支援工黨的初衷。 

  卡梅倫與默多克見面後,默多克旗下的報紙對保守黨敵意大減;2010年5月大選時,《太陽報》在頭版又以斗大標題“工黨失敗了”,表態支援卡梅倫;卡梅倫在唐寧街辦公的第一天早上,接見的第一位客人就是從後門進來的默多克。 

  默多克雖然至今仍未入籍英國,但他卻是“英國最有權力的非英國人”,政客跟他見面像朝聖,選舉時更爭相要獲得他的背書。前任首相布朗敗選至今,仍然相信他是敗在《太陽報》手上;現任工黨黨魁米利班德也承認威斯敏斯特教堂有個迷思:如果沒有默多克與《太陽報》的支援,任何人都很難打贏選戰。 

  但默多克不僅對選舉有影響力,對首相的執政也有一言九鼎的分量。撒切爾夫人替他打開了壟斷英國跨媒體投資經營的大門,他也以擁護撒切爾主義作為回報,甚至不惜開革當時反撒切爾的《泰晤士報》總編輯;卡梅倫當首相後,默多克給他的忠告也是:不要偏離撒切爾路線。

  布萊爾任內,默多克的影響力更大到被人戲封為“內閣第24號閣員”。他反對歐盟,因此讓布萊爾的歐盟政策瞻前顧後,布萊爾反對歐憲公投,更讓默多克氣到在《世界新聞報》上以“叛徒”稱他;英國決定出兵伊拉克前10天,布萊爾與默多克曾在電話上長談3次。繼任的布朗每做重大決策前,也一定會問幕僚:“默多克會怎麼看?”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