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塑化劑風波:品牌商應挑起終極責任

2011年05月31日 08: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查獲不肖廠商使用會毒害人體健康的工業塑化劑,調製飲料、糖漿,污染了大批市售産品,産官學各界一致主張嚴管重罰。臺灣《聯合報》今日刊載評論文章指出,食品市場安全,依賴官方是不夠的,品牌商必須自覺地珍惜商譽,挑起為産品挂保證的終極責任。

  評論指出,民眾似都寄望行政部門嚴厲執法,保護消費者。但從食品市場之廣大看,依賴官方,恐怕查不勝查。必須品牌商自覺地珍惜商譽,挑起為産品挂保證的終極責任,在採購原物料時,就自行檢查把關,才可能防微杜漸並弊絕風清。

  美國貿易商採購醫療用乳膠手套、無縫手術衣,一定先檢查工廠的環境,確認廠房有負壓無塵設備,方才下單。歐洲貿易商採購看似簡單的發飾、手飾等小物件,也會派員調查供貨工廠是否為雇用童工的血汗工廠,所用色劑有無含毒或重金屬。連阿拉伯商人採購空調機,也必會到産地“參觀”,問清楚産品內容,彼此互信,才進行生意往來。

  評論説,食品是消費者吃進肚子裏的産品,衛生安全何等敏感,食品商豈可草率?如“盛香珍”、“杏輝藥品”、“味丹”、“臺糖”等擁有高知名度的品牌商,在採購原物料前,理應指派專業經理人負責調查供貨商背景、生産條件,並檢視産品檢驗合格證明等文件;有十足把握後,才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評論最後還説,在今天的大規模生産模式下,品牌商不能把把關的責任全推給行政當局;産品上市獲利,賺錢的是品牌商,不是衛生部門。品牌商不能自稱無辜。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