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由單向轉為雙向 ECFA成兩岸婚姻“紅娘”

2010年11月10日 13:1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近期,臺灣明星大S徐熙媛與大陸知名餐廳“俏江南”執行董事汪小菲閃電訂婚引發兩岸熱議。香港大公報10日刊發一則文章關注兩岸婚姻的發展狀況;報道稱,兩岸婚姻已從早期的“單向交流”轉為“雙向交流”。如今,ECFA也成了“紅娘”,不僅為兩岸經貿牽線,也為兩岸男女牽線,可謂兩全其美。  

  演藝明星與商界富豪本來就是媒體寵兒、大眾焦點,若美女明星嫁年輕富豪,那更是頭條新聞、轟動一時。近日最吸引眼球的非“大小戀”莫屬:現年34歲的臺灣明星大S徐熙媛與29歲的大陸知名餐廳“俏江南”執行董事汪小菲閃電訂婚。

  這樁喜事除了名人效應十足,也引起人們對兩岸婚姻的關注。多年來,兩岸婚姻的狀況是大陸女嫁臺灣郎的“單向交流”;這兩年,隨著兩岸關係改善,臺灣女嫁大陸郎的個案日漸增多,實現“雙向交流”。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臺灣方面宣佈開放赴大陸探親的政策後,隔絕海峽兩岸民間交流近40年的閘門從此打開。島內同胞紛紛登陸尋親訪友,當中不少人更肩負“人生大事”──覓偶。

  早年隨國民黨到臺灣的老兵都是單身,士官以上才能帶眷屬。由於蔣氏父子當時意圖“反攻大陸”,擔心士兵們無心戀戰,於是禁止他們結婚,直到1956年才解禁。隨後,老兵們多半娶寶島姑娘為妻,但也有不少因經濟原因或個人因素而未能找到意中人,直至兩岸恢復往來,便回老家碰運氣。而碰運氣的人也包括在島內娶不起本地姑娘的臺灣男士。當時因臺灣的生活條件較大陸優越,一些家境困苦的大陸婦女也不計較對方的年齡、相貌,便“遠嫁”臺灣,過著老夫少妻的生活。這便是兩岸婚姻的早期模式。

  據統計,1988年和1989年,兩岸通婚只有100和200對,但到了1999年,一年就達到1.9萬多對,截至2005年,兩岸通婚的數目共達8萬多對,目前恐怕已超過10萬對。在數目持續上升的同時,“大陸女嫁臺灣郎”的趨勢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30年前大陸開始進行改革開放,時至今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是當今世界上保持強勁經濟發展的少數經濟體之一。國富則民強,大陸造就了一批富豪及“中産階層”。因此,這幾年不僅有一些學識不錯的大陸女士嫁到臺灣,更有才貌雙全的臺灣女士嫁給事業有成的大陸男士。兩岸婚姻開始朝“高學歷”的層次發展及出現“臺灣女嫁大陸男”的趨勢。

  兩岸婚姻出現新勢頭與這兩年兩岸關係日益密切有很大關係:一來兩岸終於實施“大三通”,往來交通方便,直航更打造了“兩岸一日生活圈”,嫁到大陸的臺灣女士可隨時回娘家;二來大陸的知名學府吸引了不少臺灣同胞前去求學,也給兩岸男女締結姻緣創造了良機,明年臺灣開放陸生入島,兩岸情緣將會越來越多。

  此外,島內數據顯示,去年25歲到29歲的臺灣女性有配偶的比率只有三成,即每十位適婚女性中有多達七人未婚,當中不乏高薪一族。而大陸方面則是男女比例嚴重失衡,20至45歲的適婚男性已比女性多1800萬人。如此一來,兩岸不僅可在經貿方面互補,在婚姻方面也可“各取所需”。

  最近一位嫁給大陸企業家的臺灣美女被問及為何“西嫁”時説,後ECFA時代,當然要選“大陸概念股”。ECFA無疑將為兩岸創造更多商機,沒想到也令島內女性更加青睞大陸男士。ECFA成了“紅娘”,不僅為兩岸經貿牽線,也為兩岸男女牽線,可謂兩全其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