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輿論呼籲:無需過度保護臺生

2010年04月22日 10:03:00  來源:
字號:    

  針對臺“立法院”審查陸生來臺法案時,民進黨又以肢體抗爭的方法干擾議事,臺灣《聯合報》今天發表多篇讀者來稿,現摘錄部分如下:

 

  暴力審教育 民代壞示範

 

  署名北臺灣科技學院財經法係助理教授張淑中的文章指出,臺灣是民主政治社會,雖然“陸生來臺”是容易引起爭辯的議題,但“立法院”仍具有許多制度化的渠道供民代們充分表達意見。然而昨天的會議,一些屬於“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民代竟在所屬政黨助勢下,不以民主程式問政,刻意包圍主席臺,挑起衝突、製造糾紛,目的就在阻擋陸生來臺法案通過,此種不理性行徑,其實已為臺灣的教育界帶來傷害。

  身為“教育委員會”的民代,其一言一行深具全臺影響力,執行審查有關“教育法律”、預算職務時,常經大傳媒體報道後而受到全臺民眾、各級學校甚至是家長們的矚目,因此必須謹言慎行,為人民表率。但是,此次部分民代不以理性問政方式爭取人民支援,僅因政黨理念不合與堅決反對陸生法案,就透過肢體暴力攻擊他黨同仁,讓肅穆的“國會殿堂”出現暴力事件,此不只對島內教育做了最壞的社會示範,同時使臺灣的國際民主形象再度受到極大傷害。此種結果,身處“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朝野民代們,難道不會感到慚愧?

  別過度保護 讓臺生成長
 
  署名陳秋萍的一篇文章認為,部分現代父母或許是因自己苦過,或許是因孩子生得少,總給予下一代過多保護。許多孩子在家過著優渥的生活,在學校唯我獨尊,遇有不如意,情緒化處理事情;即使已是大學生,待人接物、處理事情的能力比不上年齡成長的速度。

  當臺灣的孩子沉迷網路世界時,大陸的學生正挑燈苦讀。別再為孩子設保護網了,因為對孩子而言,就業的環境只會越來越艱巨,而陸生來臺好比鯰魚效應,儘早讓孩子處在競爭強的環境,只是提早幫孩子打抵抗困境的預防針,誰能保證未來10年、20年,臺灣的孩子都能過著安逸的日子。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