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聯合:內鬥不止經濟停滯 臺灣人才不外流才怪

2007年11月22日 09:15:00  來源:
字號:    

  臺灣領導人經常提醒民眾,對岸有多少多少顆飛彈正瞄準臺灣,要大家提高警覺。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話也許沒有錯,但臺灣面臨的最大威脅未必是對岸的飛彈,而是人才流失對臺灣競爭力造成的致命傷。 

  今天的臺灣,腦力外移,白領階級出走,已是不容忽視的現象,其中又以去中國大陸者為多。主要是因為臺灣內鬥不止,政客認為“把經濟搞好也不一定選得上”,於是繼續以意識形態鎖臺,繼續讓産業萎縮;中青年找不到工作,只好外逃尋生路。  

  在過去,多數國家都不歡喜外來移民,設限阻止。現在不一樣了,全球化,地球村,世界是平的,有人才而後有競爭力,各國競自延攬人才,一場“全球人才爭奪戰”于焉展開。各國紛紛修改移民政策,並廣納外國留學生,以種種優惠條件,歡迎人才來歸。

  社論説,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快速,每年都以兩位數字成長。預估明年生産總值將可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由於這樣的産能及相應的消費力,全世界的跨國企業,都爭先到這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市場尋求商機。而臺灣的大企業更多已直接或迂迴進入大陸,再加上臺灣因政治內耗而經濟停滯,使企業界在無從選擇下不得不“投奔”對岸。他們從初期的“試探”,到最後留下去“深耕”。 

  臺商到大陸發展,要帶幹部過去。大陸自身對有國際觀的經理人才和金融人才也極端缺乏。據臺灣一○四人力銀行説,臺商和大陸商家都向它要人。人力銀行徵才時會提一個問題:“你願去大陸工作嗎?”臺大商學所不久前向三十名學生調查,有四成學生表示不排除去大陸工作。 

  社論指出,實際上,很多白領階級的主管及技術人員已去了大陸。據臺商協會的估計,單在上海與蘇州、昆山一帶的臺籍人士就超過五十萬,再加上廣東附近的,應接近八十到九十萬之間。當然,這還不包括大陸企業聘請去的臺灣人才。 

  臺灣媒體曾做過調查,問這些人為什麼願去大陸工作,答案主要有以下這些: 

  一、薪水增加快,有年增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者;其中百分之十因市場成長而來。 

  二、去大陸工作是跨向國際化最簡單的一步。 

  三、臺灣已不是世界市場的一環,臺灣企業沒有前途,個人未來自然也沒有發展。 

  四、到大陸工作像參加奧運,一起競爭的全是世界高手,對自己是挑戰,也是學習。 

  多家人力資源和顧問公司都觀察到,亞太各國的人力需求,臺灣連五季墊底,今年十月底有十萬大學畢業生和碩、博士找不到工作,因此已去大陸和願去大陸工作者的年齡層,有日漸下降的趨勢。尤其值得注意的,現在很多人都是舉家遷往大陸,孩子也不再只選擇外國學校或雙語學校,而是進入當地學校就讀。這些人的理由是:既然要在當地發展,就要儘早融入當地社會。 

  臺灣的“教育部”承認美國的三流大學,但不承認中國大陸的北大、清華等名校的學歷,眾多到大陸讀書而取得學位的臺灣學生,只有被迫“楚才晉用”。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