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如此“教育部長” 臺灣學生的悲哀!

2007年10月10日 10:38: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刊載社評説,“教育部長”杜正勝日前被媒體拍到打瞌睡的畫面,但在“立委”抨擊時,非但以“只是閉上眼睛”搪塞,而且還怪罪媒體誤導、醜化。這種死不認錯的作風,大家固然都已司空見慣,可是“教育部長”如此硬拗,令人不得不擔心臺灣的學生是否會跟著學壞。

  

  當局“首長”聽取“羅莎”颱風防災簡報時,杜正勝先打呵欠,接著揉眼睛、閉上眼睛,最後乾脆把眼鏡摘下,用手撐著頭,靠在椅背上睡覺。如此鏡頭在熒光幕上播出,所有看到的人都不免會心一笑!

  

  社評表示,平心而論,冗長的防災簡報,本來就很容易“催眠”,再加上一天疲憊,打瞌睡確實不足奇。媒體拍攝杜正勝打瞌睡的鏡頭,就算有消遣之意,他也大可以一笑置之,甚至自我解嘲一番!相信“立委”縱有批評,媒體也絕對不會多加苛責;問題是,杜正勝竟然對“立委”的質詢反唇相稽,聲稱有人説他“呼呼大睡”是污衊,因為“誰聽到呼呼的聲音”?等到“立委”拿出照片為證,他又説只是閉上眼睛,但他都有聽到簡報的內容,並強調他睡覺一事完全是媒體誤導、醜化,然後“立委”不察又拿來質詢,隨後媒體又拿質詢來報導,整個臺灣就捲入這個“迴圈”之中。

  

  無庸贅言,本來只是一則帶有玩笑性質的花邊新聞,竟然變成要聞版的焦點新聞,不只“立委”群起抨擊,連小學生都看不下去。據報載,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就説,“我一看報紙照片就知道‘部長’在睡覺,如果我以後我打瞌睡被老師抓到,我也要説我沒在睡覺。”換言之,由於杜正勝的錯誤示範,小學生也不免質疑,為什麼“部長”可以公然説謊、強詞奪理,而他們不行?

  

  社評指出,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杜正勝第一次“突槌”!身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他原有崇高的學術地位,但當了“部長”之後,卻狀況百齣。信手拈來,例如,當陳“總統”誤用“磬竹難書”成語形容勞工奉獻,杜正勝解釋成語原意為“用盡竹子都寫不完”,表示“事情很多”;今年一月,杜正勝為“教育部”“成語典”納入“三隻小豬”辯解,並表示他反對用成語,聲稱使用成語使人“頭腦渾沌”;一個多月前,杜正勝公然宣稱,“‘中華民國’早已不存在”,要全國高中校長別再騙了,並推開電視臺攝影記者,儘管最後道歉,卻依然硬拗“麥克風有細菌”才出手。

  

  凡此種種,充分展現杜正勝死不認錯的個性,不只失格,更令人不只鄙視!因為民眾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本來就高,對於“教育部長”的期望當然更大!“教育部長”固然不可能是聖人,也不必是完人,但至少總應該是是個正人君子,做錯了事,説錯了話,能夠坦然認錯,而不是像杜正勝這樣,明明犯了錯,卻還要硬拗到底,一天到晚只知責怪媒體和民意代表,卻從不反躬自省!

  

  社評最後説,令人痛心的是,這樣一個完全沒有反省能力的人,在民調中幾乎每次都是吊車尾,居然是民進黨執政以來,任期最久的“部長”,歷任“行政院長”縱使對他的作風頗有微詞,但在“獨”派的力挺下,竟然也沒有人能把他撤換;尤其他的作風與陳水扁如出一轍,民進黨內任何人要動他,都不能不看陳水扁的臉色!在這種情形下,臺灣的教育怎麼好得起來?總之,“部長”一意孤行,固然是教育的不幸,何嘗不是臺灣學生的悲哀!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