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聯合報:臺灣快成一條蟲 越南新娘都不來了

2007年10月08日 08:21:00  來源:
字號:    

  臺灣《聯合報》6日發表社論説,臺灣的社經情勢惡化,並不是假設性命題,這是連越南鄉下女子都知道的事。臺灣原是越南新娘最大、最集中的出嫁地,但近幾年許多越南女子轉而選擇遠嫁南韓,主要原因是嫁來臺灣“沒錢又家暴”。現實環境的變化,讓越南新娘選擇用腳投票。

  同為四小龍,臺灣和南韓男子近年均多迎娶東亞外籍女子。兩國的社會結構及背景相當類似,迎娶外籍配偶的,多屬社經地位較低、在本地婚姻市場競爭力較弱的農漁工人。值得玩味的是,臺灣和南韓近年在經濟發展及社會氣氛上的相對變化,竟使越南女子對兩國的社會憧憬已出現了位移。

  社論指出,顛峰時期,從事越南新娘仲介的臺灣業者接近兩百家,如今僅不到五十家尚在營業,説明這個市場已經低迷多時。根據南韓學者金鉉宰的研究,西元兩千年越南新娘嫁至南韓僅九十五件,嫁來臺則有一萬四千件;五年之後,南韓增為五千八百件,臺灣卻降為三、四千件。臺灣的魅力,顯已一日不如一日。

  對照兩國的經濟變化,自西元兩千年民進黨“執政”至今,臺灣“國民所得”從一萬四千美元微增至一萬六千元,南韓則從一萬美元增為一萬八千美元。一成對八成增幅的巨大落差,顯示臺灣在全球化的競爭中已失去動力;對此,臺灣“執政者”縱不汗顏,但外籍新娘卻看在眼裏。

  事實上,越南本身近年經濟亦快速發展,其國內就業機會增加,基本生活無虞,年輕女子透過商仲婚姻遠嫁異國以改善人生的需求亦相對降低;且即使外嫁,這些女子的擇偶條件,自然而然也會考慮到更多精神層面的滿足。在這種情況下,當臺灣對外籍配偶的婚姻暴力頻傳,再加上農漁村之不景氣而生活困窘,這些消息在越南家鄉口耳相傳,都足以讓越南新娘對臺灣卻步。

  社論認為,近幾年來主政者挑撥族群意識,撕裂社會情感,那是遠比臺灣失去經濟動力更令外籍新娘憂心的問題。試想:族群意識時生風潮,一個充滿憎恨和猜疑的社會,如何使外來族群感受生命的尊嚴與和諧?

  在野時,民進黨曾經高唱多元及融合;但執政後,卻加深族群偏見,外籍配偶受到的社會歧視也越發嚴重。七年來,外籍配偶及“新臺灣之子”的比率已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但多數輔導及融合的工作都是民間自力推動,當局在政策上只是一味強調“加強入境管理”,凸顯外籍配偶的“外來者”身分。其結果,“異化”作用愈演愈烈,讓外籍配偶及其家庭無法正常融入社會。在這樣的氣氛下,若他處有更佳選擇,後繼的越南女子如何還會流連臺灣?

  社論分析,在經濟面,臺灣富裕的吸引力已然褪色;在社會面,臺灣的家暴和政治歧視讓人深感不安;越南配偶對臺灣的猶疑和卻步,和臺商選擇出走不是同樣的心情嗎?南韓學者分析説,越南女子對韓國的憧憬,主要來自數年前收看“大長今”連續劇的美好印象;就連這點國家形象的軟性塑造,與此間當局整天只會叫囂“臺灣國”的手法相較,豈不是高下立現?

  只拿代表“國家門面”的國際機場看,首爾仁川機場在世界機場評比中獲得五顆星的評價,桃園機場則是零顆星。即使是初出國門的越南鄉下女子,也能一眼看出兩個地方的升沉興衰,她們會不知如何抉擇嗎?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