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投資環境日益惡化 蔡當局自我打臉

2017年05月16日 14: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當局正籌組資本100億元(新台幣,下同)的投資公司,而另一方面台塑集團卻宣佈在美國投資5000億元,臺積電、鴻海、義聯也計劃赴美投資。臺灣《聯合報》16日前金融機構退休主管張忠本的評論文章指出,臺當局營當重視的是臺灣投資環境日益惡化的現象。

  除了特朗普促進美國投資就業的政策影響外,還有什麼促成臺商外移的因素?臺積電張忠謀董事長説“兩岸、電力及環保”是臺灣企業投資最大的障礙。目前情勢更變本加厲。主要有如下表現

  首先,在兩岸關係上,沒有“九二共識”作基礎的兩岸關係不僅陸客減少,更重要的是臺灣無法在經貿整合的免關稅區域競爭。美國退出TPP後,未來最大的經貿互惠區域是中國大陸領導的RCEP,加上“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已涵蓋了世界大半市場。沒有和睦的兩岸關係,臺灣將成為世界經貿市場的孤兒。

  臺灣本有機會與中國大陸先簽訂服貿協議,再簽貨貿協議,完成兩岸之FTA。再從此展開與世界各主要貿易國之間的FTA或加入世界主要貿易互惠陣營,但目前臺灣對外經貿關係的拓展已完全遭封鎖。臺灣主要産業外銷比重均佔8成以上,在國際上與競爭對手之間若沒有平等競爭條件,企業只得往外走。鋼鐵、工具機、石化,海外投資是必然的趨勢。

  第二,電力不足。臺灣電力供應本已十分緊張,“立法院”民進黨委員卻決議核一廠一號機及核二廠二號機不再恢復運轉,備載電力更降低至6%。6月核二廠二號機組也要停機,台塑麥寮電廠10月也將因雲林縣政府禁燒生煤,而可能停機。電力供應將更加窘迫。

  臺灣目前核電約佔全臺發電量18%,2025年“廢核”時,計劃以再生能源取代。太陽能發電需土地8萬公頃;風力發電要在海上蓋800座重700噸、50米高、打入地層40米深的發電塔。臺灣處颱風帶,每年只有半年可施工。再生能源能否及時補足電力缺口?何況若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電費必大漲。

  第三是環保困擾。臺灣的環境評估沒有客觀標準,欠缺程式規範,屈從民粹,少數職業環保人士壟斷決策,審核遙遙無期。友達、臺積電、台塑集團一再受到刁難。

  台塑集團過去8成投資臺灣,2成投資海外,如今比例顛倒。目前在美國投資已達5000億元。難道美國不重視環保?

  臺灣欠缺土地規劃,早期建廠時,週遭沒有住家,建廠後,農田變住宅,後來居民卻怪工廠空氣污染,要企業遷廠。高雄後勁如此,現在則是臺化彰化廠、台塑麥寮廠。麥寮電廠要一年一評,企業如何作長遠投資規劃?

  第四是勞資矛盾。民進黨執政屈從於少數勞工團體,減工時、提高加班費、緊縮加班管制,弄出世界最僵化的“一例一休”制度。勞工失去賺加班費機會,企業則受限于法令,失去管理彈性。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6日發表評論説,蔡當局政績乏善可陳,連過去所指控的“依賴中國大陸”,都拿出來當政績。據民進黨中央黨部公佈,蔡英文上任以來的2016年下半年,臺灣對大陸的出口貿易從同年上半年原國民黨當局的負11.5%,升至增長9.4%。據稱,這是蔡當局的政績,以反駁唱衰兩岸貿易的論調。然而,民進黨在野時,抨擊最力的就是國民黨執政,就是過度重視兩岸貿易,害得臺灣“鎖在中國”。

  如今,他們卻拿兩岸貿易增長來自我標榜。同樣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蔡英文在就職演説中,明確宣稱要“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化,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其所指的單一市場就是大陸,既然一年前鼓吹以告別大陸市場為施政目標,一年後的現在卻以對大陸出口增加來作為政績,這是兼任黨主席的蔡英文在打臉自己嗎?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