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蔡英文碌碌無為 林“內閣”荒腔走板

2016年08月17日 08:4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大公報》今日針對蔡英文上任以來,民進黨當局經濟施政問題發表評論。評論指出,民進黨當局搞“轉型正義”、對國民黨進行政治清算倒是熱火朝天,但“拼經濟”卻是一事無成。這三個月來蔡英文碌碌無為、林“內閣”荒腔走板,臺灣民眾大概已看清楚了民進黨當局的“能耐”了。

  評論摘編如下:

  島內最新民調顯示,4成人不滿意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和“行政院長”林全的施政表現,尤其對林全的不滿意度已超過滿意度。這對民進黨當局是一個嚴重的警號,顯示其執政的民意基礎已開始鬆動,不僅因為它不承認“九二共識”而導致兩岸關係停滯不前,也因為施政毫無章法、朝令夕改而引起激烈爭議、坊間怨聲四起。

  近年臺灣經濟低迷、欲振乏力,民眾寄望民進黨上臺能提出有效可行的經濟政策,不料,當局搞“轉型正義”、對國民黨進行政治清算倒是熱火朝天,但“拼經濟”卻是一事無成。

  民進黨今年1月就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離“520”上臺前足足有四個月的準備時間,而自“520”上臺至今又過了3個月,加起來已有大半年了,但從蔡英文和林“內閣”的表現來看,似乎還沒有進入執政狀態。

  尤其當江春男發生酒駕事件因為輿論壓力而不得不辭去駐新加坡代表後,蔡英文竟感嘆“人民對民進黨執政團隊的要求確實很高”,顯示其心態仍停留在擔任在野黨黨魁時。那時民進黨可肆意攻擊國民黨當局的政策,而不必提出具體解決方案,但如今蔡英文成為領導人、民進黨成為執政黨,到了展示真功夫的時候,但民眾看到的卻是選舉政見頻頻跳票,政策左右逢源、隨意變動。

  民進黨選舉時為了討好基層勞工,承諾推動“每週休兩天”,但上臺後該政策遭到資方強烈反對;為了不得罪資方,遂又改為“每週一例一休”,即一天為例假日(勞工可拒絕上班),另一天為休假日(勞資雙方達成共識後可變成上班日,不必補假)。但勞方認為“一例一休”仍無法保障休息權利,痛批當局“毀諾”,而“一例一休”規定連續上班七天即屬違法,資方對此也不買帳,認為交通、旅遊、媒體等行業因為工作性質無法落實“一例一休”。

  此外,臺當局“經濟部”提出限期Uber撤資,隔天“行政院”卻説正在研究推動Uber和其他的士業者合作營業。不過是一天的時間,政策方向竟如此南轅北轍,令外界看得一頭霧水。

  能源政策也是如此。民進黨上臺前堅持“廢核”,執政後卻又有意重啟“核一”以應付島內用電危機。至於經濟政策更是令人失望,迄今當局叫得最響的也只有所謂“新南向政策”。臺灣開拓海外市場,原本無可厚非,但該政策卻是以取代兩岸經貿為目的,顯然違反經濟規律。兩岸同根同源、同聲同氣、地理相近,臺灣業界大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但民進黨竟反對兩岸服貿、貨貿,使臺灣業界白白失去關稅優惠、降低進入門檻的好機會。

  早在去年就有臺媒指出,蔡英文一觸及具體問題就立刻暴露其“空心”的毛病:要麼採取“模糊策略”,把問題變得更抽象化;要麼化“目的論”為“過程論”,完全不提如何解決,只一味説“如何溝通、如何設立機制”云云。如今不幸完全言中。這三個月來蔡英文碌碌無為、林“內閣”荒腔走板,臺灣民眾大概已看清楚了民進黨當局的“能耐”了。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