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購物天堂”如何不打烊

2016年05月05日 08:2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不出所料,“五一”假期仍然沒有帶旺香港。內地入港遊客人數不少,據統計,第一天即有20.2萬人,同比增長14%,但“丁旺財不旺”,短途客多、消費力弱。有港媒直稱,香港這一“購物天堂”已經走下神壇。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香港旅遊業下滑明顯。從銅鑼灣黃金店舖租金腰斬,到香港迪士尼裁員,再到有業者近日透露上月逾80間食肆結業……作為香港的支柱産業之一,旅遊業雖然佔GDP份額無法和金融業、航運業相比,但創造就業機會多,就業門檻低。除旅行社,酒店、零售及飲食業等相關行業,均受旅遊冷暖的影響。因此,重振旅遊業對香港經濟社會至關重要。

  香港旅遊不振,除經濟大環境導致遊客整體下滑外,香港對內地客魅力降低也是重要原因。一方面,不能不説,香港此前對待內地客不友好的行為,影響了內地客遊港的意願;另一方面,內地遊客選擇越來越多。日、韓等國放寬對中國旅客簽證條件,成為內地旅遊新熱點。除此之外,很多內地城市也在推展自己的特色。打開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各种家鄉推薦帖,從風景名勝到民俗風情,東西南北各具特色,讓很多人發現身邊就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更不用説,上海迪士尼6月開幕,門票已經在預售,對香港迪士尼絕對是不小的衝擊。

  香港如何扭轉困局?對於大環境導致的滑落,香港無力改變,但與自身相關的諸多問題還是大有可為。最容易做起來的,當然是檢視不友善行為,重拾好客之風。雖然有些困難,以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來説,仍有人計劃發動“反水客”行動,雖然後來沒有實現,但有想法的人仍在。水客造成香港市民的困擾,可以反;但如何做值得思量。靠街頭威嚇,有沒有嚇到水客不清楚,卻很可能連尋常遊客也避之唯恐不及。更有此前的所謂“反蝗行動”,傷及無辜遊客。雖然只是個案,産生的寒蟬效應很難估量。人們常説,毀樹容易種樹難。塑造友善環境,重建口碑和信任,需要港人共同努力。

  香港要努力做起來的還有另一種自身改變。多年來,香港靠著零關稅贏得“購物天堂”的美譽,但隨著內地客出境選擇增多,跨境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購物天堂”的金字招牌已在悄悄褪色。香港必須找到新優勢所在。與此同時,赴港內地遊客其實也在悄悄發生改變。比如,“五一”期間,有些內地遊客不是以購物為主要目的,而是希望看到商業香港的文化、藝術面。他們偏向到香港大學、西環等地一遊。香港電影、戲劇乃至流行音樂,都曾引領華人潮流。挖掘文化、找出特色,或許可為香港新優勢破題。

  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工程落成,香港與內地交通會越來越便利,連接也會越來越緊密。即使以旅遊業來看,也註定香港未來不是孤立的。作為珠港澳區域中一顆閃亮的明星,香港旅遊也要找到它在區域中的應有位置。(木鳴)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