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陸客減少,臺灣沒有責任嗎?

2016年03月29日 07:4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來臺的大陸游客正在減少。臺灣遊覽車業傳出“沒客人”,陸客最愛的伴手禮“鳳梨酥”業績下滑近一成。“華航”購買新飛機計劃也因陸客減少而暫緩。臺灣旅行公會全聯會前秘書長許高慶表示,失去陸客,臺灣一年將減少1500多億元新台幣的收入。

  臺灣媒體和名嘴們都在説,大陸對即將執政的民進黨施加壓力,陸客來臺數量縮減,可能是他們使出“經濟制裁”的一招。但是實際情況真的是如此嗎?

  臺灣媒體在涉及兩岸議題時,始終就是那一個調子:要體察臺灣民意、注意臺灣人對大陸的觀感等。一般臺灣媒體和名嘴對大陸又是怎麼説的呢?大陸人素質差、落後、花錢擺闊……他們可能必須要這麼講,否則就會給扣上“不愛臺灣”、“親共”、“媚共”的大帽子,以後就不好混了。

  大陸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這些年來對臺灣的觀感與評價都非常好。著名網路作家韓寒遊臺後寫有名句:“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然而這個看法在大陸也逐漸在改變。赴臺灣的大陸交換學生有一個交流論壇,在論壇上對臺灣的負面聲音已經蓋過了正面評價。他們説,“去臺灣幹嘛?花錢還被瞧不起”、“不想去給人賺錢還被罵”等。

  他們的話非常值得重視,因為大陸交換學生在臺灣都去住了一段時期,深入民間,確實體會到了臺灣的生活與社會生態。他們要繳比當地同學多一倍的學費,外加生活費用;又不能如其他外籍學生一樣,參加臺灣的健康保險,生了病多數就得扛過去;畢業之後不準留在臺灣實習……絕大多數老師與同學,與陸生都相處得很好,學習過程也都蠻正面的,但是打開電視,翻翻報紙,其中的“仇中”、“反中”言論實在倡狂,真的難免會産生“不想去給人賺錢還被罵”的感嘆了。

  “愛本土”、“陸客素質差”等聲音在臺灣日益囂張,成為臺灣社會的主流聲音,自大陸來臺的年輕學生作何感想?他們回到大陸之後,又會影響到無數周邊的人,臺灣最美的風景是那些“仇中”、“反中”的醜陋嘴臉嗎?

  赴臺的大陸游客減少,是否意味著大陸的民意、年輕人的觀感也在轉變?大陸民眾對民進黨的認知可能是:“反中”、“黑大陸”、“搞臺獨”、“欺人太甚”!這些觀察卻也不離其宗。

  所以有人提出,陸客來臺逐漸減少,臺灣方面沒有責任嗎?臺灣社會震天喊叫“臺灣意識”、臺灣“獨立”,為了表示自己政治正確,任意污衊貶低對岸,這絕對不是吸引對岸遊客、維持兩岸現狀的態度與做法。反觀臺灣當局對日本做出的種種諂媚低姿態,所謂的“相由心生”,可真叫人作嘔!(馬康莊 作者為臺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秘書長)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