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服貿協議遲遲未能生效 島內業者怨聲連連

2015年10月28日 08: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已兩年多了仍未能在臺灣生效實施,島內業者怨聲連連。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兩岸服貿協議可為臺灣經濟注入活水,但民進黨政客卻把該協議誣衊為“洪水猛獸”、“黑箱作業”,全然不顧臺灣業者的利益和發展,只為死抱“臺獨”黨綱,不惜犧牲臺灣經濟發展的大好機會。如此政黨説要把臺灣帶至美好方向,只能是一句空話罷了。

  評論摘編如下: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已兩年多了仍未能在臺灣生效實施,島內業者怨聲連連。繼早前臺灣永豐金控公司宣佈,中國工商銀行收購永豐銀行20%股權的協議,因兩岸服貿協議受阻而無法執行,最近旅遊業者也抱怨服貿“只聞樓梯聲,不見人下來”,認為只要能開拓市場,將會帶動很多本地的工作機會、養很多人,期待明年新政府能通過服貿,因為這對臺灣經濟增長是很重要的。島內金融業者與旅遊業者的肺腑之聲讓人感慨。臺灣業界本可在兩年前就可借服貿協議進一步開拓大陸市場,但因民進黨政客極力阻撓,導致服貿協議迄今未能在“立法院”開始審查,遑論生效了。而且島內明年面臨政黨輪替的可能性,倘若民進黨上臺,服貿協議能通過嗎?

  根據服貿協議,兩岸相互開放旅遊市場,而臺灣業者多認為,在開放幅度上,大陸作出“讓利”。協議內容規定,臺灣方面允許大陸旅行社在臺灣設立的商業據點總計以3家為限,經營範圍限居住于臺灣的自然人在臺灣的旅遊活動,不涉及陸客赴臺遊。而大陸方面則允許臺灣旅行社在大陸設點,不僅不限制數量,更重要的是,臺灣旅行社與大陸旅行社享有相同待遇。換言之,在大陸的臺資旅行社不僅可以經營大陸民眾在大陸境內的旅遊活動,還可從事大陸民眾境外遊業務以及非大陸民眾在大陸境內的旅遊活動。相較于臺灣方面對大陸旅遊社限量限範圍的規定,大陸方面顯然給予臺灣旅行社更大的經營範圍和業務自由。所以,當2013年6月兩岸簽署服貿協議後,臺灣旅遊業雀躍不已,期盼早日登陸,在充滿商機的大陸旅遊市場中分一杯羹。

  據統計,2013年中國大陸出境旅遊9819萬人次,消費總額達5582億元人民幣,人數和消費總額均位列世界第一,入境旅遊接待人次和收入同列世界第四位,成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遊目的地。美國政府一份關於2013年到2019年訪美的國際旅客預測報告也指出,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將從2013年的180萬人,大幅增長到2019年的491萬人,成為美國海外遊客市場的最大客源國。臺當局也曾評估,大陸旅遊業是一年達30億旅次、營收高達新台幣10萬億的巨大市場,而且臺灣旅遊業起步比大陸早,擁有豐富的業務經驗及優秀人才,不管是登陸與大陸旅行社競爭,還是在島內與入臺的大陸旅行社較勁,都具有相當的優勢。

  兩岸服貿協議可為臺灣經濟注入活水,但民進黨政客卻把該協議誣衊為“洪水猛獸”、“黑箱作業”,全然不顧臺灣業者的利益和發展,只為死抱“臺獨”黨綱,不惜犧牲臺灣經濟發展的大好機會。如此政黨説要把臺灣帶至美好方向,只能是一句空話罷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