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金融業因兩岸服貿受阻喪失良機

2015年10月12日 08: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永豐金控公司最近宣佈,中國工商銀行收購永豐銀行20%股權的協議,因兩岸服貿協議尚未能在島內生效實施而無法執行。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永豐與工行“聯姻失敗”不過是兩岸金融合作受阻的冰山一角。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經濟發展的命脈,兩岸服貿協議正正為臺灣金融業進一步發展提供契機,但遲遲未能生效,實乃臺灣之不幸。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永豐金控公司最近宣佈,中國工商銀行收購永豐銀行20%股權的協議,因兩岸服貿協議尚未能在島內生效實施而無法執行。陸資銀行入股臺灣金融機構的首次交易就這樣無奈告終。島內金融業一直憂慮兩岸服貿協議延宕生效將影響兩岸金融合作,但仍期盼服貿儘快在“立法院”通過,然而一等就是兩年多,加之今年是島內選舉年,明年又可能面臨政黨輪替,更使得服貿生效之日遙遙無期。永豐金控公司不得不“暫停漫長的等待”。永豐與工行“聯姻失敗”不過是兩岸金融合作受阻的冰山一角。臺灣目前擁有近3000億人民幣的存款餘額,但同樣因服貿協議卡在“立法院”而不能登陸投資、找到增值去路。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經濟發展的命脈,臺灣金融業因兩岸服貿協議未能生效而失去壯大和發展的機會,相當遺憾。

  根據臺灣相關規定,個別大陸商業銀行持有單一台灣地區金融機構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或資本總額的比例不得超過5%。但兩岸于2013年6月簽署服務貿易協議,雙方進一步互相開放金融市場,其中訂明單一大陸銀行參股臺灣金控公司子銀行的持股比率可達20%。永豐金控公司長久以來就看好大陸廣闊市場的發展前景,而引進陸資銀行入股、借助其龐大網路以及大量據點,無疑是開拓大陸市場的“捷徑”。所以,永豐金控公司讓出20%股權、引進工商投資,正是看中工商擁有近兩萬個據點,永豐可透過工行豐沛的資源,有效滲透大陸市場。但服貿協議遭民進黨政客杯葛,在“立法院”被束之高閣,永豐進軍大陸金融市場的夢想泡湯。

  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促進金融業合作是一大亮點,包括臺資保險業者可在大陸經營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臺資銀行可在大陸設立村鎮銀行、大陸開放臺資證券業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及全牌照執業、允許臺資金融機構以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方式投大陸資本市場等。其中大陸向臺灣開放的項目共有15項,明顯比臺灣對大陸開放的9個項目要多。因此,島內輿論指出,臺灣在服貿協議中獲利顯然比大陸多,可見民進黨極力地阻撓服貿協議生效,並非其口中所説“捍衛臺灣利益”,而是“捍衛民進黨阻撓兩岸交流合作的臺獨黨綱”。    

  近年來臺灣金融業産值佔GDP的比率持續下降,從2000年的12.8%降到2014年的6.61%,而同期香港、新加坡及韓國金融業佔服務業GDP比都呈上升趨勢。金融是根、産業是葉,臺灣金融業開放不足,對産業發展相當不利。兩岸服貿協議正正為臺灣金融業進一步發展提供契機,但遲遲未能生效,實乃臺灣之不幸。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