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民進黨經濟政見應多聽臺商意見

2015年05月25日 15:2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工商時報》24日社論指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總統”候選人身分,預定5月29日至6月9日訪問美國。根據她的説法,臺灣經濟如何發展,是此行所要討論的重要課題。就此,我們要建議蔡英文,應多聽取臺商的相關意見,以作為其和美方討論的參據。

  蔡英文日前就她此次訪美之事透露説,美方相當在意臺灣經濟是否能維持自主性與競爭力,想一聽民進黨對臺灣經濟發展的論述與規劃。此一訊息顯示,蔡英文此次訪美,與美方作相關討論後,將會形成其2016年“總統大選”的經濟政見。

  這套經濟政見的具體內容,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我們認為,大陸臺商乃至全球臺商的意見,理當是其中相當重要的內容。而當前海內外所有臺商,幾乎都已高度重視中國大陸市場“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普遍認知到,臺灣必須儘速掌握大陸市場崛起的商機,整體經濟才能持續發展。蔡英文此次訪美,宜從上述角度,來和美方進行討論。關於當前臺商群體高度重視大陸市場的情況,民進黨應該知之甚詳。大陸臺商對大陸市場的“執著”,顯而易見;而海外臺商,雖設點于大陸境外,卻也不忘情于大陸市場,總想把産品銷進大陸。換言之,大陸“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的轉型,已受到全球臺商的普遍重視,民進黨豈能視而不見?

  更何況,民進黨的2016年選情,目前看似比國民黨為佳,一旦民進黨贏得大選,卻又淡然以對大陸市場,則其屆時之經濟政策,難免模糊焦點、偏離常軌。

  這個問題,在蔡英文此次訪美時特別重要,因為在當前大陸和美國雙方國際戰略競爭激烈情況下,蔡英文和美國討論臺灣經濟,必須具有臺商群體“在商言商”、高度重視大陸市場的意識,否則臺灣經濟難免會成為美國對抗大陸的“戰略工具”,而誤失大陸市場崛起的商機。

  其實,這種誤失,臺灣兩大政黨都容易犯下。以國民黨為班底的馬當局,最近在“臺灣加入亞投行”議題上,即深受美國態度影響;原先因顧慮陸美戰略競爭因素,並未有加入亞投行之打算,後來見國際上形成了加入熱潮,才趕辦文件申請加入,也因為美國後來不再反對。

  這個經驗,蔡英文一定要參考及避免重演,要不然,蔡英文和美方談出來的結論,有可能是要臺灣優先爭取加入美國的TPP(跨太平洋夥伴協議),而把兩岸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後續協商,擺在第二位。

  嚴格説來,TPP和ECFA兩者,對臺灣一樣重要,臺灣方面應同時爭取,不宜偏重其中之一。蔡英文這次訪美,最好能談出如此“左右逢源”的結論,使臺灣能同時掌握陸美兩大市場的商機。過去民進黨一貫主張,臺商應先發展全球市場(西方國家為主),再從全球進軍大陸市場;這樣的思維,已有必要作大幅度的改變。

  改變的方式,應是從“先全球,後大陸”,轉為“兩者並重,同時爭取”。民進黨如有這樣的政策新思維,才有條件去爭取全球臺商群體的選票。

  不過,對於大陸上的臺商,上述的改變顯然還不夠。因為大陸臺商不只希望民進黨高度重視大陸市場,也希望民進黨在兩岸政治路線上,能儘量向“九二共識”靠近一些,以改善民共關係,否則如果民進黨真的贏得2016年大選,致兩岸關係發生突變,譬如兩岸經貿合作停頓,則臺灣經濟將受明顯衝擊,大陸臺商經營也會陷於窘境。

  直白地説,民進黨現在該好好考慮,適度放緩其“否定九二共識”的態度,使其與中共兩者間的認知差距,得以縮小。這樣對民進黨的選情有幫助,對於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的延續,也有益處。

  民進黨應記得,2012年大選,蔡英文之被馬英九擊敗,即是因民進黨反對“九二共識”過甚,引發選民對兩岸關係的不安定感;當時有25萬大陸臺商回臺投票,大多數支援馬英九。時至今日,雖民進黨之2016年大選選情,比國民黨好,但若民進黨遲遲無法帶給選民“兩岸的安定感”,則到投票之日,選情仍有突變、翻盤的可能。蔡英文此次訪美時,行程中也應同時想想這個政治問題。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