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馬雲啟示:臺灣的創新與世代轉換

2014年12月24日 10: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近日赴臺參加兩岸企業家峰會併發表演説,演講內容持續受到臺媒關注。臺灣《旺報》今日刊載臺灣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李沃墻的文章指出,演講內容不僅給臺當局、企業家、年輕人,更為臺灣的政治及經濟運作帶來許多啟示,那就是創新與世代轉換。

  全文摘編如下: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近期來臺參加兩岸企業家峰會併發表演説;身為亞洲新首富的馬雲,其演講一向具有震撼力。特別是日前的演講內容不僅給臺當局、企業家、年輕人,更為臺灣的政治及經濟運作帶來許多啟示,那就是創新與世代轉換。

  進一步言之,在政治上,國民黨在年底的“九合一”選舉中徹底潰敗,與執政者無法解決年輕世代對於低薪、高房價、高失業率的不滿,造成年輕選票大幅流失有很大的關連。此外,在目前的政黨政治下,老一輩子政治人物不肯讓位,年輕人要出頭著實不易。年輕人不易有表現的舞臺,亦無法注入新的元素及活力。

  在經濟上,我們看到臺灣許多知名的年長企業家已是七老八十了仍掌握大權,雖其工作精神令人佩服;他們經驗老道,經營企業四平八穩,但卻缺乏創新精神。馬雲曾參加臺灣的一場餐會後表示:“若臺灣還是七,八十歲的人在搞創新,那臺灣就沒希望了”。或許有人不認同,但卻值得臺灣企業省思。

  當今中國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中,許多人都是40至50歲的年輕企業家。此外,許多公民營企業董事長亦僅40歲左右;由此觀之,企業若能世代交替、經驗傳承、不斷創新,或許才是詭譎多變的世界中屹立不搖之硬道理。

  不可諱言,年輕人創新要成功,需要資金與舞臺;臺灣人才沒舞臺、難以轉型;企業又面臨老化、苦無市場,何能進步?目前,臺當局雖已成立了許多青年創新就業資源平臺來提升青年就業,但失敗率仍高;若大企業能以創投基金模式投資及扶植有潛力的新創事業,不僅可培育年輕人,亦可為自己帶來創新利潤。再者是,如何以優渥的福利及良好的環境,配合相關法規調整,引進國際創新人才亦刻不容緩。

  然而在臺灣苦無基金之際,馬雲在此次峰會提出成立青年創業基金的想法,希望能借此基金幫助臺灣年輕人到大陸創業及學習。對此,臺當局及企業應感到汗顏,也應以此為借鏡,再加以推波助瀾,協助年輕人創業,特別是臺灣較具潛力的文創事業。

  馬雲的想法,我們不必照單全收,但創新與世代轉換絕對是臺灣政治與經濟前進的動力,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李沃墻 作者係臺灣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