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港媒談阿里巴巴:臺灣錯失與大陸一起成長的機會

2014年09月22日 09: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不少臺媒也紛紛點評報道。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社評指出,阿里巴巴最大的神燈讓日商給拿走,忙著到紐約去搶股票的臺灣企業,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日本軟銀股票跟著上演慶祝行情。臺灣必然有很多大企業家為阿里巴巴最大神燈被日本人搶去扼腕不已,但這要怪誰、怨誰呢?

  全文摘編如下:

  全球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股票在美國風光上市,大股東跟著沾光,從該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IPO(首次公開招股)招股書,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持股34.4%為最大股東,超越第二大股東美商雅虎(Yahoo)的22.6%。以阿里巴巴 IPO 首日上漲38.07% ,每股 93.89美金作收,總市值2314億美金,日本軟銀就佔了近800億美金,簡直削翻。阿里巴巴最大的神燈居然是讓日商給拿走了,忙著到紐約去搶股票的臺灣企業,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日本軟銀股票跟著上演慶祝行情。

  中國13億人口的超強購買力成就了阿里巴巴電商龍頭地位,有其天時地利人和因素,不是其他國家,特別是臺灣所能複製。但從日本軟銀和美國雅虎的例子,日本和美國雖然沒有13億人口,卻可以透過投資、合作,搶到阿里巴巴的巨大利益。對照之下,阿里巴巴創辦人、董事局主席馬雲持股僅8.9%,遠不及日本軟銀的34.4%。媒體報道,軟銀總裁孫正義是在2000年以2000萬美元購入阿里巴巴股份,14年之間,獲利數百億美元,只能以“賺爆”來形容。

  中國市場超強購買力為各方所看好,阿里巴巴掛牌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傳出在新股申購階段時,臺灣包括富邦、國泰、新光、臺壽、南山等多家壽險公司都表達認購意願。19日上市首日臺灣即有多家上市櫃公司、壽險公司捧錢搶購,根據資料顯示,最後僅聯發科、富邦金搶到,也宣稱已賺到多少價差。但新股IPO訂價,加上上市首日情緒性買盤推高股價,現在進場與10多年前軟銀、雅虎拿到的價格已不可同日語。這些臺灣上市公司在阿里巴巴IPO案所扮演的角色,只能説和臺灣所謂的“菜籃族”沒啥兩樣。

  以兩岸關係之密切,這其實是沒什麼道理的事。

  軟銀孫正義2000年以2000萬美元購入阿里巴巴股份,2000萬美金才新台幣6億,人民幣1億多,縱使是在14年前,這筆錢對臺灣大企業來説也是微不足道。14年前,在馬雲募集資金髮展阿里巴巴階段,若有臺灣企業有那個眼光,今天神燈就不會落到日本人手上。雖然臺灣財經圈近日傳出,有部份企業家以私人投資公司的名義在IPO之前取得了阿里巴巴的股份,但持股和取得股價的條件想必都不是很漂亮。臺灣政府的法令和眼光都讓臺灣錯失了機會,把自己綁住,企業也劃地自限,阿里巴巴IPO案就活生生是錯失與大陸一起成長的最佳案例。

  最近火紅的阿里巴巴傳奇中,很多人都注意到聯合創始人蔡崇信持股比例為3.6%,他是臺灣人,個人持股比例僅次於馬雲。這除了努力和“眼光、眼光、眼光”也沒什麼好説明的。

  阿里巴巴案例對於糾葛中的兩岸服貿協議、貨貿協議是一個啟示,有潛力的市場、投資,向來都是先卡先贏。日本軟銀創辦人孫正義除了本業,也是一位成功投資人,才能在14年前就看中了阿裏的潛力。他也在IPO案後一舉幹掉平價成衣Uniqlo集團創辦人柳井正,坐上日本首富的位子。而臺灣一拖再拖,把大好機會都拖不見了。

  我們認為阿里巴巴掛牌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案,並不是單一企業的個別事件,而是中國國力向上提升,人民更加富有的象徵。如夢似夢卻非夢,阿里巴巴上市讓數以千計的員工、前員工一夕之間成為富豪,中國陸續還會有更多企業進入國際市場,人民富有的速度會愈來愈快。臺灣必然有很多大企業家為阿里巴巴最大神燈被日本人搶去扼腕不已,但這要怪誰、怨誰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