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媒:第三方支付 兩岸結盟擴展商機

2014年05月20日 09:4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出爐,20日將交“政院”審議、拼“三讀立法”。臺灣《旺報》今日發表短評分析兩岸第三方支付合作問題,短評指出,相信臺灣的第三方支付版圖,將在兩岸競爭下戰火更盛。但是,倘若臺灣持續維持自由競爭態勢,與其在島內彼此廝殺,不如和對岸積極合作、汲取經驗、走出臺灣、擁抱更龐大的海外商機。

  短評摘編如下:

  臺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俗稱“第三方支付專法”)終於出爐,20日將交“政院”審議、拼“三讀立法”。值得注意的是,大陸阿里巴巴集團日前已明言將來臺佈局支付寶,相信臺灣的第三方支付版圖,將在兩岸競爭下戰火更盛。但是,倘若臺灣持續維持自由競爭態勢,與其在島內彼此廝殺,不如和對岸積極合作、汲取經驗、走出臺灣、擁抱更龐大的海外商機。

  臺灣各業者為搶攻網路貿易及網購商機,從未放慢佈局腳步,除網路業者力拼專法過關、期待擴大儲值額度及應用範圍外,銀行業者亦積極與大陸業者洽談合作,投入代收代付業務,搶推自有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品牌。

  像是玉山銀行與支付寶合作推出了“兩岸支付通”,今年又進一步結合騰訊旗下“財付通”,推出QRcode行動付款。臺灣官股銀行之一的合作金庫亦與支付寶合作,系統4月上線,成為了第一家與大陸支付寶直接簽訂合作協議的“國銀”。

  元大金旗下元大銀行則與大陸快錢公司合作,推出“元大e付通”,辦理跨境收付款項業務。另外,第一金控旗下第一銀行亦與“財付通”合作,推出“跨境第e支付”。

  銀行業者向外結盟態度積極,看準的,就是大陸2013年第三方支付業務總體交易規模高達17.9兆元人民幣,相較臺灣去年電子商務産業産值7645億元(新台幣,下同),有著明顯差距;即便臺灣的商機今年可望成長至8700億元,預估2015年將破1兆元,但與對岸快速成長的趨勢相較,臺灣市場仍相對渺小。

  隨著愈來愈多消費者習慣網路交易,第三方支付增長趨勢必將持續蔓延,但兩岸第三方支付的發展經驗、商機和規模天差地遠,臺灣廠商如何立於不敗之地,將是一大考驗。

  幸而不少臺灣銀行已與對岸結盟,開拓金融業務新藍海,網路業者成功突破經營限制後,下一步亦應積極跨境、擴展商機,才是脫穎而出之道。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