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打破臺灣經濟悶局 解藥近在眼前

2013年12月09日 08: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島內經濟部門原本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率將會提升至3.8%,但由於前三季經濟表現不佳,顯然已無法達成目標,甚至連“保二”也成為不可能的任務。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有臺媒疾呼“要用霹靂手段打破經濟悶局”,其實“霹靂手段”近在眼前。大陸經濟依然保持強勁的發展活力,對臺灣而言是不容錯過的巨大商機。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聯合報》去年12月曾發表評論文章,慨嘆“2012年是一個拖泥帶水,令人煩憂的龍年”,並指出“臺灣的問題已不止顯現在民主的停滯,更表現在經濟體質的耗弱”,希望“新的一年不再重蹈覆轍”。然而,回顧臺灣這一年的經濟發展情況,《聯合報》又要失望了。島內經濟部門原本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率將會提升至3.8%,但由於前三季經濟表現不佳,顯然已無法達成目標,甚至連“保二”也成為不可能的任務。相較于其他“三小龍”今年前三季度的平均經濟增長率:新加坡3.2%、香港2.9%、韓國2.4%,臺灣只有1.9%。可見,臺灣經濟形勢仍不樂觀,似“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2008年9月全球爆發金融海嘯,臺灣當然亦未能置身事外,但受惠于兩岸關係改善,赴臺遊、直航給島內經濟注入了活水,臺灣經濟在2010年即實現了奇跡般地“絕地反彈”,經濟增長從2009年-1.81%大幅上升至10.72%。不過,2011年臺灣經濟又開始走下坡路,2012年不但未有起色,反而每況愈下,經濟增長率從年初的“保四”變成年末的“保一”,臺當局年內更連續9次下調經濟增長預測。2012年臺灣的經濟增長率為1.25%,而韓國是2%、香港1.5%、新加坡1.2%,“四小龍”的經濟表現相當接近,但綜合今年前三季度的表現,除了臺灣“保二”破功,其他“三小龍”的經濟增長率均在2%以上,與臺灣拉開了一定的距離。

  臺灣經濟處於嚴峻的衰退局面,這一年來不少專家學者紛紛探究其中原因,概括起來主要與民間消費、投資和出口等三方面有關。民間消費是GDP的最大組成項目,但近10年臺灣民間消費平均增長率僅2.3%,與上世紀70至80年代的雙位數增長有如天壤之別。民間消費乏力,無非就是消費者的錢包“縮水”。據統計,臺灣今年前8個月的實質薪資水準倒退至16年前。島內輿論指出,這是臺灣近半世紀經濟發展歷程中未曾出現過的情況,也是其他經濟體中罕見的現象。至於民間投資,從2008年第3季至今年第2季的平均增長率也只有0.6%,當局方面則負債纍纍,已無餘力再作更多的投資。在島外,歐美經濟復蘇緩慢,臺灣的外貿也難有亮眼的表現。

  有臺媒疾呼“要用霹靂手段打破經濟悶局”。其實,“霹靂手段”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大陸經濟雖然有放緩的跡象,但依然保持強勁的發展活力,而且兩岸今年還簽署了服務貿易協議,互相開放服務業市場,這對於佔GDP70%的臺灣服務業而言是不容錯過的巨大商機。但民進黨不僅砌詞誣衊服協,還故意拖延審核時間,導致協議簽署半年仍未能生效實施,島內業界怨聲載道。民進黨為了一黨意識形態之私利,而犧牲臺灣業界的利益,阻礙臺灣經濟發展,難怪連敗兩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