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業界應自信面對兩岸服貿協議

2013年10月25日 09:1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已于6月21日簽署了“服務貿易協議”,但至今在臺仍被束之高閣,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島內一些行業因對服協不了解而産生誤解,這是情有可原,但有一些行業的憂慮是非理性的,讓人不可思議。期盼臺灣民眾和業界能以理性、開放、自信的態度看待兩岸服協,切勿人云亦云,中了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的圈套,而錯失了登陸開拓商機的大好機會。

  評論摘編如下:

  兩岸已于6月21日簽署了“服務貿易協議”,但至今仍被束之高閣,不要説生效日子遙遙無期,就連何時開始審查,也還沒有確定的時間表。而且臺灣“立法院”對兩岸服協“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審查方式,也有違慣例。兩個地區之間簽署的經濟協議,只可採用“包裹表決”,即“全部通過”或“全部不通過”,不可挑三挑四、只要其中一部分。

  由於島內坊間對兩岸服協不了解和有誤解,“立法院”早前決定這個會期開完16場公聽會後,再就服貿協議進行逐條審查。目前國民黨負責的8場公聽會已經辦完,民進黨現正以一週一場的進度辦8場公聽會,上周還先召開公聽會的會前會,昨天才舉行了由其主辦的首場公聽會。依這樣的進度推算,“立法院”最快也要到12月底才開始逐條審查兩岸服協,但屆時“立法院”本會期已進入尾聲。民進黨在“馬王之爭”中沒有佔到便宜,勢必以審查兩岸服協為另一個戰場,諸多刁難,不會讓服協順利過關。3年前兩岸簽署經濟框架合作協議(ECFA)時,民進黨同樣激烈反對,不僅在“立法院”打架、杯葛議事,還組織遊行向馬當局施壓,但在折騰了一陣子後,“立法院”表決通過ECFA。對於這次兩岸服協,不管民進黨是像上次反對ECFA那樣虛張聲勢一番、讓國民黨難堪後才“放行”服協,還是動真格不讓服協生效,國民黨“立委”始終在“立法院”佔多數席位,所以,只要國民黨方面硬起來,服協應不會被民進黨玩弄于股掌之中。

  臺灣部分民眾和業界對兩岸服協的質疑程度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可見,兩岸議題在島內仍有一定的敏感性。其實,服務業佔臺灣GDP的7成,顯示臺灣服務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大陸廣闊的市場將為島內業界提供大展拳腳的機會,而陸資入島也可把臺灣服務業的“蛋糕”做大,兩岸共創雙贏,何樂而不為?

  島內一些行業因對服協不了解而産生誤解,這是情有可原,但有一些行業的憂慮是非理性的,讓人不可思議。例如,美容理髮業者聲稱,臺灣市場已經飽和,陸資入島會打跨本地理髮店;又説大陸有理髮店採取“會員制”,等顧客一次性付錢後,便捲款潛逃,如果這樣的黑店來到臺灣,會損害臺灣消費者的權益。前一種説法根本就是“地方保護主義”,拒絕外來競爭;而後一種説法則是以偏概全的強盜邏輯,這等於臺灣食品出了問題,全世界以後都不要進口臺灣食品了。大陸有13億人口,這對於臺灣美容理髮業者是何其大的市場,臺灣業者倘若只盯著島內那2300萬人,眼光也未免太短淺和狹隘了。此外,島內有人害怕,臺灣允許陸資入島,會讓陸資掌握臺灣的經濟,如此便會有“安全問題”。這已是把經濟問題政治化。俗話説“虧本的生意沒人做”,陸企也是一樣。雖然臺灣向大陸開放服務市場,但如果無利可圖,陸企是不會胡亂投資的。例如,去年3月臺灣就已開放大陸翻譯業入島,但目前並無陸資赴臺開業。

  期盼臺灣民眾和業界能以理性、開放、自信的態度看待兩岸服協,切勿人云亦云,中了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的圈套,而錯失了登陸開拓商機的大好機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