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媒:大陸臺商家數有望超9萬的里程碑意義

2013年10月21日 14: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工商時報》20日發表社論指出,從大陸統計數據推估,大陸臺商家數,可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超過9萬大關。這是兩岸經貿交流的重要里程碑。文章通過分析數字以及過去和現在臺商發展的轉型,指出,大陸內需市場逐步取代外需(出口)市場,成為大陸經濟發展最強力的引擎,也是吸引臺商之最大動力源。

  社論摘編如下:

  從大陸統計數據推估,大陸臺商家數,可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超過9萬大關。這是兩岸經貿交流的重要里程碑。在此時此刻,兩岸雙方應針對臺商大陸投資形勢,進行深入探討,並全面搜尋問題,及據以修訂相關政策方針,俾為廣大臺商創造嶄新的經營環境和發展空間。

  商務部日前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大陸累計批准臺資項目,已達89,328個(實際使用臺資586億美元)。此即累計臺商家數。這個數據若再增加672家,就到達“9萬大關”,且估計只要4個月的時間就會增加這麼多。因為今年前8個月,大陸新批准臺商家數(新增投資項目數)1,327家,平均每月166家。以如此增加速度,可以推估出,今年8月的4個月後,即今年底或明年初,大陸臺商家數就會到達並接連超越9萬大關。

  大陸臺商家數上次超過“8萬大關”,是在2009年年底,也就是説,這4年來,大陸臺商新增了1萬家。而這群新臺商投資大陸的動機,主要是掌握大陸內需市場,因為這4年是國際金融海嘯過後,大陸經濟加速調整時期,大陸內需市場逐步取代外需(出口)市場,成為大陸經濟發展最強力的引擎,也是吸引臺商之最大動力源。

  至於較早投資大陸的臺商,當初投資動機則是以“掌握外需”為主流,即頗多臺商是以大陸為生産基地,來向海外市場出口産品。這樣的經營模式,過去對大陸臺商群體之發展茁壯,貢獻相當巨大。但如今受制于島內外大環境變遷,以往眾多“出口型臺商”也正致力經營轉軌,回頭大力搶攻大陸內需市場。因此,當前大陸所有臺商,不分新來後到,大多數都在爭取大陸內需生意,出口生意則被放到第二位,整體經營生態已和以往大不相同。

  在大陸臺商家數即將超越9萬大關的此時,也正好是大陸經濟轉型升級“攻關期”,和臺商經營轉軌“熱戰期”,兩岸雙方産官學界大可趁此時機,對當前大陸臺商總體經營形勢,進行“總探討”。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乃是要把臺商所面對的新問題,全部搜尋出來,並提出妥善對策,由兩岸官方據以修訂臺商相關政策方針,俾使大陸臺商得以順應海內外環境之變遷。

  關於當前大陸臺商的經營問題,其實已有脈絡可循,大致是金融後援不足、經營人才挖角戰激烈、智慧財産權維護不易等。這些問題,的確是當前大陸臺商主要發展障礙之所在,兩岸官方有必要儘早為其“排憂解難”。

  所幸,上述問題大都屬於“兩岸內生”事項,比較不受海外市場因素影響。因此,只要兩岸官方能坦誠溝通及合力解決,應當可讓臺商順利“解套”。更何況,當前兩岸官方互動關係比以往好多了,也就是在大陸臺商家數由8萬增至9萬的這4年裏,兩岸官方已充分改變了過去的對立關係,轉而積極交流合作,逐步構建雙方制度化經貿合作機制,以擴大雙方共同利益。在這樣的基礎上,若還讓大陸臺商日日承受上述問題,那就説不過去了。

  另外要提到一個統計數據問題,就是上述9萬家臺商,實質內涵究竟如何,也值得探究。因為該數據是名目的“累計批准”家數,也就是歷年批准家數之總和,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早已停業關廠,因而當前“仍在經營中”臺商家數,應是比9萬家少一些。

  若能對相關數據作進一步清查,以算出“當前實際經營中”的臺商家數,順便探討過去臺商停業關廠原因,當更有利於掌握臺商經營問題的真貌,及提出“切中要害”之解決方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