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加強兩岸經合 扭轉臺灣經濟困局

2013年01月04日 09: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馬英九新年祝詞展示臺當局2013年拼經濟的決心。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加強兩岸經合是扭轉臺灣經濟困局的良方之一。吸引投資是提振經濟不可缺少的措施,但願臺灣方面在新的一年能有新思維和新做法,為陸資赴臺營造友善環境,進一步加強兩岸經合。

  評論摘編如下:

  馬英九近日發表了“奮起行動,扭轉未來”的新年祝詞,對今年全球經濟情勢及臺灣面臨的嚴峻挑戰著墨甚多。可見,經濟改革是今年馬當局的施政重點。回顧2012年,臺灣經濟如坐過山車般跌宕起伏,從樂觀預計經濟增長率升至4%,到第二季度出現負增長,臺當局接連九次調降增長率,“保四”變成“保一”,島內民眾的心情跌至谷底。所以,2013年伊始,馬英九即展示拼經濟的決心,以實際舉措響應民意。

  這兩年美國債務問題和歐債危機掀起滔天巨浪,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美國雖然不斷“印鈔票”,但失業率一直在9%徘徊,去年底才略降至8%。歐洲經濟亦慘不忍睹,英國和義大利負增長,法國零增長,德國也只有不到1%的微弱增長。今年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雖然美國國會趕在元旦當天達成加稅協議,避免“墜崖”,給全球股民送上一份節日大禮,但隱憂未除,3月前後又將迎來國會調高債務上限和解決聯邦政府2013財年的預算問題。至於歐洲,上空依然佈滿經濟衰退的陰霾。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元旦講話中就警告,德國2013年將會遇到比2012年更困難的時刻。

  歐美經濟走下坡路,以出口為主導的臺灣備受衝擊。海峽對岸的大陸經濟雖然放緩,卻還維持超過7%的增長率。俗話説“近水樓臺先得月”,加強兩岸經合是扭轉臺灣經濟困局的良方之一。2008年下半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島內經濟增長率只有0.73%,但2010年卻奇跡般地實現了“絕地反彈”,大幅上升至10.72%。主要是因為國民黨當局自2008年5月重新上臺後立即與大陸展開了一系列經貿合作,包括實現了全面三通、開放赴臺遊、簽署了ECFA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臺灣的經濟體質逐步增強,一些經濟指標也位於國際排名前列。

  今年兩岸經貿交流喜事不斷。元旦起兩岸早收清單500多種貨物全部降至零關稅,後續8000多種貨物的關稅優惠商談也將在年底前完成;服務貿易後續協商已接近尾聲。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據悉在春節前後正式啟動。這一系列新措施將會給島內經濟提供新動力和注入新能量。

  值得關注的是,臺當局將第4度開放陸資入島。吸引投資是提振經濟不可缺少的措施。臺當局因負債纍纍、財政拮據,根本無法借投資公共建設來刺激經濟,而民間投資也未見起色。倘若資金充裕的陸企進入臺島,顯然可助臺灣經濟一臂之力。然而,現行一些限制措施令不少陸企躊躇不前、興趣索然,也使臺當局開放陸資入島的政策未能充分發揮經濟效應。但願臺灣方面在新的一年能有新思維和新做法,為陸資赴臺營造友善環境,進一步加強兩岸經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