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當局為何這麼怕國共交流?

2017年07月10日 13: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評社10日發表評論員林淑玲署名文章説,民進黨當局準備修改“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對退役將領與退休政務官等赴大陸進行史無前例的最強管制,儼然是高階軍公教的大戒嚴。以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優勢席次、國民黨的軟弱應對,新的管制應該很快就要上路。這究竟是怕泄密?還是沒信心?不辯自明。此一“修法”動作也代表,蔡英文是鐵了心,兩岸關係是回不去了!

  文章摘錄如下:

  根據臺灣“行政院”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退離職中將以上軍職人員、曾任情報機關首長及曾任機關政務副首長以上人員,未來赴大陸出席政治性活動將有所限制,退離職管制期限為15年,一旦違反規定,情節重大者最重剝奪終身俸,並追繳勳獎章。未來包括卸任正副“總統”赴大陸出席政治性活動也都會受管制。

  臺灣現有“法令”原本就有防範公務員泄密等相關條文,蔡當局這次“修法”,明訂退將的退離職管制期限長達15年,且對“違法者”祭出最重可取消終身俸的嚴厲罰責,重點不在泄密。以現在的科技發展,退離職15年後還有何密可泄?且當事人都年事已高了。蔡當局“修法”重點是在防範兩岸交流政治效應,欲強力堵住退將登陸、國共領導人會晤等會動搖到民進黨“一邊一國”主張的交流行為。民進黨才特別點名批判,退役陸軍中將吳斯懷等人去年赴大陸出席孫中山誕辰150週年大會與習近平同臺。

  “一中”對上“一邊一國”!這種以壓抑不同政治主張為前提的“修法”,在臺灣1987年解嚴之後幾乎沒有。蔡當局欲借此創造兩個效應,第一,盡可能把所有藍營的兩岸高層交流全部堵住、擋下來,防止這些交流對內、對外産生蝴蝶效應。以國共領導人會晤為例,無黨籍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赴上海出席雙城論壇會見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上海市長應勇都被認為是對兩岸中止官方交流的重大突破,遑論是如果吳敦義能赴大陸出席國共論壇與習近平同臺,會創造多大的效應!臺灣人會怎麼看?國際社會會怎麼看?

  現在兩岸鬧這麼僵,臺灣海峽危機四伏,亞太周邊國家都受到連動。此時國共領導人若能握手會晤,極類似2005年陳水扁任內連戰擔任國民黨主席赴大陸訪問的“和平之旅”。“胡連會”這場歷史性會晤若能在“習吳會”重演,對內對外都會突顯蔡當局不但無法維持兩岸穩定現狀,更讓臺海在蔡執政短短一年多即從冷和平惡化到有些熱對抗意味。這會讓蔡當局的兩岸政策在國際上受到挑戰。

  過去這一年多,陸客團在臺灣不見了,受影響的相關行業慘到不能再慘,國共高層交流再起,會讓臺灣民眾再度燃起對兩岸和平紅利的期待,這都會連動到2018縣市長選舉和2020“大選”。所以總的説,兩岸關係愈差,蔡當局對國共交流防得愈緊。

  第二,蔡當局修法嚴格管制退休高階官員登陸,更在污名化相關的高階交流,將之都打成“賣臺、泄密行為”。馬英九時代,兩岸交流乃稀鬆平常,臺灣過去,大陸過來,都很正常。民進黨執政後,政府部門氛圍已大不同,與大陸交流被認為是沒必要,這次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法更幾乎將之污名為退休軍公教登陸即有泄密之虞,欲創造社會的負面觀感,讓退休人員有寒蟬效應。

  民進黨當局這項“修法”,代表著蔡官方已經從法制面出手要阻絕國共高層交流,擴大兩岸隔閡,對大陸帶有很深的敵意。亦即要蔡英文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來改善兩岸緊張關係的可能性已很低了。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