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柯文哲做了民進黨做不到的事

2017年07月05日 07:4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5日發表評論文章説,臺北市長柯文哲行事與言論風格,一直被爭議,但他處理兩岸事務卻井然有條,這是他上任以來臺北、上海雙城論壇能夠年年持續的關鍵。可以説,柯文哲做了民進黨做不到的事。

  文章摘錄如下:

  兩岸城市交流固然毋須滲入太多政治,但是此種交流的政治性質卻不容回避,否則大陸沒有同意的可能性。最基本的是兩岸城市交流不是國與國之間的城市交流。柯文哲的表達方式是“一個中國不是問題”、“了解及尊重大陸對一中的堅持”,這就去除了國與國之間城市交流的疑慮。

  相對於民進黨當局陸委會主委張小月稱“絕對不會接受一中原則”,柯文哲的彈性就産生了正面效應,否則雙城論壇必成絕響。也正是因民進黨當局不僅拒絕一中原則,連依據臺灣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原則”也予以排斥,使得兩岸失去政治互信的基礎,雙方授權管道至今仍然處在中斷情況。於是在兩岸民間交流不斷推進的形勢下,民進黨當局在兩岸關係中便愈趨邊緣化。

  柯文哲又引用了習近平提倡的“兩岸一家親”,還反問説“難道要一家仇嗎”?誠然,如果連大陸所釋放的柔性、善意言詞都拒接受,那麼兩岸的結就只會愈打愈緊,仇就愈來愈深。不僅如此,民進黨當局在文化、教育政策上,還正在把一家撕裂成兩家,亦即拼命“去中國化”,製造兩家仇,那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唯有靠民間來推動了。

  柯文哲也認同習近平提倡的“兩岸命運共同體”。從中國近代史的縱線和兩岸關係的橫線來説,臺灣和大陸的命運一直息息相關。在清廷代表中國的時代,因積弱不振,臺灣才被割讓給日本;在中華民國政府代表中國的時代,因抗戰勝利,臺灣才告回歸。而兩岸關係走到今日,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對象和最大的出超來源,民眾的福祉如何,與兩岸關係良窳密不可分。

  因此,柯文哲提出“務實政治”。他解釋説,“人民的需求才是政府努力的方向,人民的利益才是政府努力的目標”。這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會不會有啟發?恐怕誰也説不上。柯文哲歷來即興式、突兀性的言論風格,從來未曾表現在他對兩岸事務的處理,這對於當前敏感、脆弱的兩岸關係,相當正面。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