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當局需要展現“非臺獨”的決心

2017年01月16日 09:1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16日發表社論説,民進黨執政後,大陸對臺灣走向實質“臺獨”疑慮日深,漸漸強化對“臺獨”的打擊力度,“外交”領域受到衝擊最快、最直接。蔡英文最近總是指責大陸正在退回對抗的老路,卻未思考為何大陸如此?事實上,大陸對臺政策思維有其連貫性,大陸官方也多次宣稱對臺政策不會因為臺灣內部政局變動而發生改變,蔡誠應認真比較一下馬當局時期的“外交突破”,方可明白個中差異之所在。

  社論摘錄如下:

  臺灣沒有任性的本錢,臺灣所面對的國際局勢也是錯綜複雜,過去臺灣可以週旋于大國政治之間,現在卻很容易被推到臺前充當大國博弈的棋子,這在中美關係和中日關係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特朗普對大陸多所批評,未來中美關係將經歷一段動蕩期間。臺灣對此若處置不當,就很容易讓自己成為中美衝突的前沿,受到的影響自然也是首當其衝。

  日本最近也是動作頻頻,日本駐臺機構更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引起大陸的不滿,顯然這也是日本對抗大陸的一環,臺灣充當了日本制衡大陸的工具。換言之,美、日改善對臺關係的舉動,看似對臺灣有利,但無不透露著明顯的工具化企圖,其戰略目標仍然在於大陸,對此臺灣應該有清醒的危機意識。

  兩岸關係的暗流涌動與中美關係的風雲詭譎已形成共頻效應,一方面,兩岸關係處理不好已經讓臺灣的國際空間嚴重受限;另一方面,中美關係的危機也讓大陸進一步加強對臺灣議題的預警,反“臺獨”再度成為大陸對臺政策的第一優先。

  蔡當局若想跳脫出這種困境,就必須審慎思考危機解決之道。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馬英九時代臺灣成功跳脫出中、美大國角力的漩渦,並同時讓中、美滿意,兩岸關係也得到大幅度改善,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回應了大陸的核心關切,也就是兩岸關係的定位問題。大陸並無對抗美國的戰略意圖,對兩岸關係也同樣希望延續和平發展的局面。至於蔡英文曾要求大陸要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問題是臺灣尚未針對核心問題做出表態,“中華民國”就容易變成“臺獨”的借殼上市,大陸自然無從正視。

  一切紛擾亟待解決,端看蔡英文一念之間,蔡當局若能處理好“兩岸一中”的核心問題,兩岸僵局就能迎刃而解,美方也難以利用臺灣為棋子對抗大陸,中美關係反而有化解衝突的機會。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