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當局處理“誤射”事件有三部曲

2016年07月08日 15: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評社7月8日發表評論員林淑玲署名文章説,臺灣海軍7月1日上午向大陸方向發射一枚雄三導彈,將在澎湖海域作業的高雄籍漁船打穿造成一死三傷,事件發生迄今已近一週,罹難的老船長要做頭七了,真相還沒有浮現,大陸也還沒等到蔡當局的進一步説明。在外界要求“國防部長”馮世寬應下臺負責的聲浪中,綠營“保馮”意味著不願讓事件擴大,希望在新聞熱度淡去之後趕快止血。

  文章摘錄如下:

  雄三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式,臺軍方在7月1日當晚發佈第一波懲處名單,共7人,最高只到自請處分的海軍司令部上將司令黃曙光。蔡英文7月2日出訪返臺後對雄三事件做了六項裁示,第三點提到懲處,“要求軍方全力配合,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家屬以及社會大眾一個清楚的交代。水落石出是這個事情唯一的選項。在司法調查告一段落後,不排除增加懲處名單。”不論飛彈是怎麼射出去的,都非同小可,外界要求“國防部長”應負政治責任也合情合理,蔡當局卻未有任何響應。

  雄三事件後續目前主要有兩大觀察點,第一是懲處層級。民進黨“立委”最近對外發言都力挺馮世寬,與臺當局態度脫不了關係。蔡當局“保馮”所輻射出的面向,首先是力防事件升溫,把事件鎖定在“誤射”之上,避免被擴大引伸做其他聯想。再者,蔡當局執政不到2個月,馮若因雄三導彈案下臺,“內閣”就破了一個口。如果沒處理好,難保不會形成“骨牌效應”,後續還有很多被質疑的政策,也被比照要求“閣員”下臺。蔡英文頂住馮世寬,也是頂住林全“內閣”,頂住她自己。

  再者,蔡英文上任之初會任命現年70歲,已呈半退狀況,還當過“宮廟主委”的馮世寬出任“國防部長”,與軍係人事頃軋難擺平有密切關連。蔡上任不到兩個月,最近諸如晉陞將領、出席軍校畢業典禮、視察部隊,都是為經營軍方關係,穩定軍情,仍處於打基礎階段。現在如果馮世寬下臺,馬上會牽動新一波軍方人士調動,破壞520到現在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穩定關係,蔡英文對軍係的佈局又要重新來過。

  雄三事件的第二個觀察點在追查真相部分。全案所謂進入司法程式,調查的部分是限縮在海軍的部分,諸如海軍內部的SOP、管理機制等比較細瑣的,並不包括更高層,外界更好奇的,諸如“國安”機制啟動、當時人在美國的蔡英文得知後如何處理、向大陸與周邊國家的通報。後者才是目前全案最詭譎的部分,但這並不在司法調查範圍,“監察院”迄今也沒表態要啟動調查,有藍營人士主張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以國民黨目前薄弱的能量當然是推不動。依蔡當局對外的説法,7月1日上午8點12分誤射導彈到下午才通報陸方,豈不荒謬。但這部分到目前還是懸案,國民黨“立委”要求陸委會出具發給大陸的電函,“綠委”也百般干擾。

  大陸在7月1日雄三導彈射出後即要求蔡當局給予負責任的答案,快一個星期了,仍未獲得答覆。蔡當局雖沒明説不給,從“國安局”書面報告已表露意向:“大陸部分激進媒體和網民誣稱此非偶發事件,是臺方蓄意挑釁,有意刺激兩岸關係之舉,凸顯大陸方面刻意渲染臺海不安情勢,將此事件與兩岸關係及我未接受九二共識相挂勾,趁機對臺灣施加政治壓力。”

  整個歸納,蔡當局目前處理雄三事件有三部曲:不理會大陸、挺住馮世寬、淡化處理。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