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新當局回避“九二共識”無誠意善意

2016年05月23日 07:0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當局新領導人蔡英文5月20日的就職講話,尤其是關涉兩岸關係的部分,引發了海峽兩岸的高度關注。大陸多位專家學者接受採訪指出,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在講話中雖然有些新表述,但仍然沒有明確接受“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未來應對此作出進一步的明確回答。

  “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用“有調整、不滿意、觀其行”9個字評價蔡英文就職講話內容。他指出,蔡英文講出體現“一國兩區”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這證明大陸的壓力是有效的。但正如國臺辦負責人所説,“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蔡英文還是沒有説出“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雖然坐下來答了題,但是大陸還不滿意。”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嘉樹特別指出,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不是臺灣單方面的文件,無論“中華民國憲法”還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都只能在某種程度上對我們理解蔡英文起到提示性作用,現在還需重構一個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認為,講話的表態不足以讓人相信蔡英文真心接受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核心意涵。講話還提出維持兩岸現有溝通機制,但她只有願景、沒有路徑,無法提出維持兩岸制度化交往的可行辦法。講話還建議兩岸執政黨“放下歷史包袱”,但正是民進黨的“臺獨”黨綱、“臺灣前途決議文”以及“正常國家決議文”等“臺獨”文件為民共交流製造了重重障礙。目前民進黨連凍結“臺獨”黨綱都做不到,兩黨對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球”在臺新當局那邊

  “如果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能否繼續往前推進深層次的交流,能否維持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是要打一個問號的。”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説,建構于其上的國臺辦與陸委會聯繫溝通機制、兩會制度化協商談判機制都將停擺,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和人員往來也必將受到影響。“這樣的嚴重後果只能由改變現狀的人承擔。”倪永傑認為,如果“兩岸熱線”成為空號,責任當然在民進黨執政當局。

  倪永傑表示,對臺灣當局新領導人的言行,大陸方面會密切觀察、嚴格檢驗。對她既不看扁、看死,也不放低要求、放寬尺度。我們不但要聽她怎麼説,還要看她怎麼做,看她的政治選項與政策工具是否指向“臺獨”。用全國臺灣研究會研究部主任嚴峻的話説,除了盯住“九二共識”表態,大陸需要繼續觀察民進黨如何處理“臺獨”黨綱、“臺灣前途決議文”等歷史文件。

  倪永傑説,蔡英文多次聲稱要保持兩岸政策的“一致性、可預測性與可持續性”,承諾“説到做到”,是真是假,我們拭目以待。如果她“説一套,做一套”,甚至視承諾為兒戲,在兩岸關係上搞李登輝、陳水扁翻雲覆雨那一套,她的政治信用將完全破産,淪為廢話與謊言。現在,“球”還在臺灣當局新領導人手上。只要回到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關係仍將波平浪靜、良性互動。

  高度警惕“臺獨”回潮

  “她在講話中回避‘九二共識’,卻大談政治基礎,是自説自話。”黃嘉樹説,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在兩岸關係問題上欲言又止,“猶抱琵琶半遮面”,説明她仍然受到“臺獨”的巨大壓力。這證明,兩岸關係要穩定和發展,必須堅決反“臺獨”。

  黃嘉樹認為,蔡英文講話的新意在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條例比較清楚地體現了“一國兩區”的定位,向大陸釋放出了一定善意,但同時也是借此將“去一中化”軟著陸。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認為,對此要結合未來的配套表述來看,“因為‘一國兩區’並不完全契合一個中國,既可以向一中方向發展,也可以往‘臺獨’方向發展。”黃嘉樹表示,“要把民進黨執政明確界定為‘臺獨’回潮和兩岸統‘獨’拔河”,要在下一步的交鋒中,用明確的“一中”去應對民進黨有包裝的“去一中化”,高度警惕蔡英文背後涌動的“臺獨”浪花。

  倪永傑表示,事實上,民進黨上下目前正熱衷於推動政治“反中”、法理“拆中”、文化“去中”、經濟“離中”、戰略“制中”。蔡英文對兩岸議題説得高來高去,讓人看得雲裏霧裏。言辭光鮮,但內容空洞,實際舉動更少。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在推動“新南向政策”、加入TPP、發展軍火工業、遠離大陸方面她做得轟轟烈烈,可謂敲鑼打鼓,其實質是為了增加對抗大陸的籌碼。兩相對照,她的“誠意”究竟何在?(記者 任成琦)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