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希望新當局信守承諾 維繫兩岸和平現狀

2016年05月18日 10: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8日發表社評説,面對臺灣經濟發展嚴峻的挑戰,除了希望當局與民間攜手合作共同努力發展經濟外,更期待新當局能信守承諾,維繫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現狀,作為振興臺灣經濟的基礎。

  社評摘錄如下:

  昨日臺灣“財政部”公佈臺灣進出口統計數字,臺灣出口連續15個月呈現衰退現象,此外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為-0.84%,全年經濟成長預估1%以下,再加上臺灣股市已跌破八千點,這些數字顯示臺灣經濟恐將面臨景氣寒冬。

  面對臺灣經濟發展嚴峻的挑戰,除了希望當局與民間攜手合作,從刺激消費、促進投資、強化出口,共同努力發展經濟外,更期待新當局能信守承諾,維繫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現狀,作為振興臺灣經濟的基礎。

  眾所皆知,經濟發展首要條件就是要有和平穩定的大環境,讓人民敢於消費,企業願意投資,勞工才有就業機會,政府才有稅收。所以,維持兩岸和平現狀對振興臺灣經濟非常重要,也是振興臺灣經濟成長的必要條件。

  至於兩岸和平現狀為何?以下幾項指標可以參考。首先,維持兩岸制度化協商現狀:過去8年來,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海基、海協兩會制度化協商,迄今雙方已經舉行了11次會談,簽署23項協議,協商解決許多攸關兩岸和平發展的相關議題。

  現在兩岸海空直航、大陸觀光客來臺、食品安全、金融、郵政、共同打擊犯罪暨司法互助、農産品檢驗檢疫、漁船勞務、標準計量檢驗認證、ECFA、智慧財産權保障、醫藥衛生合作、核電安全合作、投資保障、海關合作、氣象合作、地震合作、飛航安全等協議都已經相繼實施。

  除此之外,兩岸也正式舉行了四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並且開通了兩岸官方電話熱線,而2015年11月7日的“習馬會”,是兩岸自1949年分治以來,雙方領導人首次會面,為兩岸和平發展現狀奠定重要的基礎。以上這些都是兩岸和平現狀的重要指標,希望520後能持續維持下去。

  其次,維持兩岸經貿、人員、往來熱絡現狀:在經貿往來方面,目前大陸是臺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地區、第二大進口來源、第一大外貿順差來源、第一大對外投資地,2014年兩岸貿易總額(含香港)為1,744.2億美元,臺灣享有75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這是重要的兩岸貿易往來現狀,必須持續維持下去,為臺灣經濟貢獻成長動力。

  在投資方面,臺灣自1992年正式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以來,已超過95,000個投資項目。而臺灣自2009年6月臺灣開放陸資來臺後,截至2016年5月止,共計有830件投資案,投資金額14.77億美元,也為臺灣經濟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在人員往來方面,這8年大陸觀光客來臺累計超過1,440萬人,2015年大陸人士來臺交流為414萬餘人次,成長10倍多,而臺灣人民赴大陸549萬人次。目前每日陸客來臺配額人數,團體旅遊與個人遊旅客皆已調高至每日5,000人,開放個人遊與大陸城市增加為47個,來臺個人遊旅客達325萬餘人次,兩岸航班則增加為每週890班。這些兩岸交流現狀也必須維繫下去。

  第三、維繫臺灣拓展對外關係現狀:自從兩岸關係改善後,臺灣可以參加更多的國際組織或活動,包括2008年12月加入政府採購協定(GPA)、2009年5月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出國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國家或地區增加到161個。

  在對外經濟合作方面,2013年7月臺灣與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議(ECA)、2013年9月臺灣獲邀成為“國際民航組織”(ICAO)貴賓、2013年11月與新加坡簽署經濟夥伴協議(ASTEP)等,對於臺灣拓展對外實質關係有非常大的助益。

  總而言之,面對這波來勢洶洶的全球不景氣,臺灣經濟成長面臨保1的巨大壓力,希望520後新當局能維繫兩岸和平現狀,包括兩岸制度化協商、兩岸經貿、人員、往來熱絡以及臺灣拓展對外關係等現狀,振興臺灣經濟,再創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