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習馬會”結束只是其影響力的開始

2016年01月04日 16: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1日報道,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日前在海外網“金臺沙龍”活動上表示,2015年的臺海局勢出現了新環境、新政局、新兩岸的三個新變化。“習馬會”通過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方式,定義了兩岸關係的現狀,“習馬會”的結束只是其影響力的開始。

  朱松嶺指出,2016年的臺海局勢有三個新變化。“臺灣問題必須放眼於亞太局勢來看。”第一個“新”指的是“新環境”,美國重返亞太的一整套佈局對兩岸關係造成一定影響。TPP的戰略態勢已經顯現,未來臺灣對大陸經濟依賴狀況可能會發生變化。加入TPP的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存在南海爭端,而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還是人權等問題上都展現出一些新的趨勢。同時,日本也加強了對兩岸關係的介入,日本不僅在背後積極推動臺灣修改教科書和介入“反課綱”運動,還毫不避諱地滲透臺灣的“綠地”。我們要對蔡英文執政後可能出現的“日臺”全面一體化的情況保持警惕。

  第二個是2015年島內的“新政局”。以“太陽花”運動為例,臺灣的社會運動依賴於政黨發揮作用,由此臺灣社會呈現出藍消綠漲的局面。新的變化還體現在所謂的新臺灣共同體已經形成。很多人認為“臺獨”已經不是問題,“自1996年的選舉開始,“臺獨”已經實現了,以後的問題在於如何保衛臺灣的獨立。”

  第三個是“新兩岸”。2015年,兩岸關係的現狀越來越明晰化,兩岸關係的形勢越來越複雜化。朱松嶺指出,“習馬會”的結束只是其影響力的開始。在兩岸面臨變局、在“九二共識”已經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而不是前提的情況之下,我們有必要通過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方式,定義兩岸關係的“現狀”,指明基礎,明確方向,提出警示,“若失去‘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作為‘定海神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整套理論體系日漸走向清晰,和平發展和和平統一的邏輯也日漸走向緊密。複雜化體現在面臨的島內的新環境和新民意,未來的兩岸關係不僅僅局限于兩岸之間,解決兩岸關係的方法在兩岸關係之外,走向統一的問題也在統一的思考範圍之外。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