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經濟競爭力下降 政治干預是元兇

2016年01月04日 10: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4日報道,針對大陸紫光集團2015年底的2個月內擬以881億元新台幣欲並購多家臺灣半導體封測廠,引起市場震撼。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表示,為拓展大陸市場,願意討論各種合作形式。如何應對大陸“紅色應鏈”,加入或競爭?等議題,成為臺灣政、商界關心的課題,也是下一任“總統”不能回避的議題。

  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執行長、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德升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説,各界擔心“紅色供應鏈”,反映出臺灣産業競爭力的問題,如果産業創新或競爭力沒有持續提升,被後進者超越,這不是“紅色供應鏈”問題,而是競爭力、創新力、市場接受的問題;從市場角度看待紅色供應鏈問題,只要禁得起市場檢驗,無論是紅色、藍色、白色,都不會畏懼。

  陳德升的看法,其實點出了一個長期被政治誤導或者被政黨操作的問題。面對大陸的發展和崛起,業者看到的是機會和挑戰,而臺灣許多政治人物看到的是挑戰和威脅,因此長期以來對臺商赴大陸投資,特別是一些高技術高含量的投資,從早期的禁止,到後業的勸阻、限制或有條件開放,讓許多臺商喪失先機,臺灣經濟競爭能力也逐漸流失。

  在發展與中國大陸的經濟交流合作中,臺灣的人文條件和原先的經濟技術基礎,都遠遠好于韓國,但這些年卻被韓國趕上和遠遠超越。

  政治干預和政治操作,實際是上臺灣經濟競爭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無論是臺灣朝野還是業者,都應該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待兩岸各种經濟交流合作,臺當局和政黨應該扮演兩岸經濟合作的後盾和推手,而不是阻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