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黨政分離會是蔡英文的仙丹妙藥?

2015年12月31日 16: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31日社評報道説:蔡英文提出尊重“92會談”歷史事實仿佛打開了潘朵拉盒子,民進黨內從噤聲不談兩岸議題,到開始討論其發展;如此轉變相信也有民進黨中央默許,希望在投票前倒數10多天讓選民對蔡的兩岸路線創造更多想像空間。但我們也注意到了,民進黨人所提方案,絕大多數都是切割黨政,主張蔡執政後兩岸政策的調整沒必要碰到黨綱、決議文等。類似説法有營造風向氛圍,亦有綠軍戰術與戰略運用成分在內。

  蔡英文提出尊重“92會談”歷史事實,即陳水扁執政時喊出的“九二精神”,到目前為止看起來,雖相隔15年,兩人處理兩岸關係模式無太大差異。意即拋出一個看似開放的模糊説法,卻回避其核心內涵。例如,不論是“92會談”、“九二共識”、“九二精神”重點都是兩岸同屬一中。包括蔡英文多次強調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也是“一中”。但不論是當年的陳水扁、現在的蔡英文都不碰“一中”。

  陳水扁當時處理兩岸關係方式,簡而言之就是黨政分離。在臺當局的部份,既然當選,在行政體系就沒有承不承認“一中”的問題。當時多位“臺獨”大老高高興興上朝為官,陳水扁當局也不敢把陸委會廢掉並進“外交部”。所以,未來蔡英文若當選,所謂的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進行兩岸交流,這完全不是問題。

  陳水扁當時縱使兩岸關係再動蕩也不處理最棘手的“臺獨黨綱”,其背景因素到現在沒有改變,主要是搞不定“獨”派。民進黨目前除了“臺獨黨綱”,還有《臺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都是“兩國論”。根據這些民進黨的綱領性文件,説民進黨是“臺獨”黨並不能説錯。民進黨便擺蕩于在野時是“兩國論”,執政時須奉行“一中憲法”的矛盾中。但若要拿掉“臺獨黨綱”或有“兩國論”色彩的決議文,內部會有大地震。

  民進黨2000年前大選前,為了陳水扁參選推出了《臺灣前途決議文》,開宗明義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必須經由臺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這意思是臺灣已經“獨立”了,沒必要再宣佈“獨立”了。 從當時到現在,民進黨對外的説法都是新的決議文會蓋掉前面的決議文,因此最近也有一股聲音認為蔡英文上任後,民進黨或可制訂一個更向中間靠攏的“中華民國決議文”來協助蔡穩定兩岸關係。

  不過有了陳水扁經驗的包袱之後,“新決議文”會蓋掉前面的“決議文”這招顯然不容易走得通。

  從理性的角度看,如果民進黨要長期穩定執政,如同許信良所説的,蔡英文如果贏得2016大選,民進黨可望執政一、二十年,就應把“臺獨”黨的外衣脫掉。但從目前看來,這是蔡英文很大的難題,一是,她個人的意願,蔡真的願意拋掉“兩國論”也有人懷疑。二是,民進黨支援者難有共識。三,民進黨一路栽培的太陽花學運組成的時代力量可望大舉進入“立院”,成為綠營側翼,會大大牽制民進黨轉身。

  外傳,蔡英文執政後,可能以不兼民進黨主席方式,打出“全民總統”牌切割黨與政。但大陸有過與陳水扁打交道的經驗,哪會看不懂這葫蘆賣什麼藥。民進黨內持續有人推動“廢獨、凍獨”,希望能處理“臺獨黨綱”,沒有真正起大氣候。誠然這也不是蔡英文目前的選項,但如果兩岸關係動蕩不安,這或許不失為解藥一方。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30日對蔡英文提出“92會談”快速做出了回應。馬曉光提到1992年,兩會之間不僅只有會談的過程,達成共識以及共識的內涵也是清楚無誤的。這個共識是不容置疑的。其核心意涵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從而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這等於是把蔡英文將“92會談”模糊化,轉而清晰,點出核心內容。剩下的10多天,民進黨會不會正面接招?如何接招?未來發展耐人尋味。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