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如何讓藍營鐵桿歸隊?

2015年10月29日 10: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29日社評表示,“柱下朱上”傷了國民黨形象,更使部分鐵桿國民黨員憤怒、失望,認為國民黨背離了《中華民國憲法》的基本精神與國民黨的核心價值,也有人認為“柱下朱上”的過程,違背了國民黨對堅守初選制度的承諾,懷疑朱立倫的“誠信”。朱立倫與王金平陣營在“柱下朱上”後又出現了整合的契機,更引起洪秀柱鐵桿支援者陰謀論的猜測。國民黨的團結問題並沒有因“換柱”而舒緩,反而治絲益棼。

  不過,掌握國民黨機器的朱立倫,在競選與輔選團隊基本密合後,迅速啟動整體作戰,從媒體專訪到基層行腳,一週內已先後到臺中市、新竹縣市、彰化縣、雲林縣和嘉義縣市的拜訪與造勢,一些縣市已出現基層凝聚、積極行動的跡象,相較于洪秀柱團隊的孤立無援,“柱下朱上”之後,藍綠兩黨比較能開始進行正規軍團的對決。

  不但民進黨“立委”、議員開始猛烈攻擊朱立倫,蔡英文本人面對藍營的攻勢開始也一反過去冷處理的策略,開始積極回應、反擊。從這個角度觀察,“柱下朱上”確實對選戰起到加溫的作用,藍綠之間比較能在同一個天平上較勁。

  務實看待最新選情,國民黨選情雖已略微增溫,但朱立倫想逆轉勝,似乎仍遙不可及,尤其洪秀柱支援者會如何選邊,“英倫大戰”是選擇“含淚投票”或選擇“讓國民黨徹底崩盤”,再求浴火重生?將是關鍵因素。不過,就一個選民的角度而言,暫時應該回到更根本的問題,就是臺面上的候選人,誰最符合自己的理念。

  “英倫大戰”朱立倫陣營針對兩岸路線展開首波猛烈攻勢,並拋出了“大辯論”的主張。

  他指出“我們要透過辯論,明白的請蔡主席告訴我們,如何面對‘中華民國’,如何面對兩岸關係,所謂維持現狀,是你説的算,還是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之下的現狀,還是馬英九堅持的‘不統不獨不武’,請你説清楚。”

  在選戰當中,居於劣勢的一方以辯論作為武器是常見的策略,朱立倫要求蔡英文針對兩岸關係進行辯論確實切中要點。但而蔡英文方面的回應只是再度解釋她的“維持現狀論”,是首先“維持臺灣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和既有的憲政體制”,其次“兩岸之間要維持和平穩定的發展關係”。

  蔡英文並未回答朱立倫提問的核心:“如何做到?!”在提出“維持現狀論”之後,蔡英文陣營反覆在“論述”層面談論“維持現狀”,卻始終回避“實踐”與“策略”的層面,這也就使得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論”失去它的可操作性與可信度。與蔡英文相較,柯文哲的“一五共識”、或是“兩岸一家親”的提法,反而從“論述”層面前進到了“策略”層面,出現了柯文哲超越蔡英文的現象。

  但另一方面,朱立倫的兩岸主張也有罩門,我們可以發現朱立倫的兩岸主張基本沿襲了馬英九,頂多是相較于馬英九更強調“兩岸和平紅利”的分配正義,但從未跳脫基本架構、亦未超越馬英九的主張。然而,一方面,綠營從來不承認“九二共識”的真實存在,更強烈批判“九二共識”的有效性與正當性,早就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大帽子,另一方面,越來越多有識之士認識到“一中各表”論述和“不統不獨不武”架構的局限性,認識到在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之時,這樣的論述與主張已經過於消極,當朱立倫向蔡英文發起辯論攻勢之時,也必須面對自身兩岸主張基礎的逐漸空洞化。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論”固然模糊曖昧,朱立倫沿襲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也只是另一個精細版的維持現狀論,在一中各表已經不足以因應兩岸局勢發展現況的時刻,英倫之間的差異性確實需要辯個清楚。

  事實上,兩岸政策的大辯論不僅應該在英倫之間進行,洪秀柱早就倡議國民黨內部首先就應該先進行大辯論。這場大辯論也不僅局限在藍綠之間、或是國民黨內部,應該由公正人士、關心兩岸問題的有識之士共同發起邀請各黨各派、邀請全民一起都來參與,共同討論臺灣的現況究竟是什麼,又要如何維持,又或者維持現況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只有透過如此廣泛的、民主的辯論,藍營鐵桿選民才會歸隊,臺灣也才能真正找到出路。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