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康熙”沒了康永來了

2015年10月19日 14:38:0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蔡康永退出《康熙來了》,比他自己預計的要晚一些。他是聰明人,當然知道這個節目的巔峰已過。“康熙”結束,破繭而出的是蔡康永,不是小S,雖然很多人哀悼“康熙”如同自己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眼淚更多為百年不遇、風吹楊柳的小S而流。

  蔡康永在2008年接受採訪,就計劃過一兩年後退休,不再當主持人,“我不會戀戰,該得的我都得到了,接下來反正就是走下坡”。蔡康永的驕傲,是末代貴族式的驕傲,就像他在《我家的泰坦尼克號》一文中寫的:“一個時代,大火燒天地燒去了。我身邊的,是燒剩下的,東一處、西一處的,明明滅滅的余燼。我的童年,常常籠罩在這余燼隱隱約約的紅光裏。有時候,我伸出手去借一點這余燼的溫暖。有時候,我用眼睛見證這余燼覆蓋的繁華。”

  《康熙來了》中的蔡康永和《奇葩説》中的蔡康永哪個更是他一些?是後者無疑吧,雖説《奇葩説》也是一個有娛樂擔當的節目,但蔡康永在天團“馬曉康”中,煢煢孑立,卓爾不群,比在“康熙”中強勢不是一點半點,這是他本身的豐富性決定的。在“康熙”中,他笑看人生,《奇葩説》中,人生轉臉看他。他説,我不想講道理,我不想影響別人,所以我在《康熙來了》就是逗人開心,而這種辯論性節目(《奇葩説》)把我逼到這個地方了。所以我們有機會看到一個有別於“康熙”裏甘當小S綠葉暖男的蔡康永。他仍然穿著裝飾誇張的衣服,會咧嘴大笑,但每次結案陳詞的時候,那種理性、善解人意、柳暗花明的任意立場都有巧妙抵達。他對這個世界有尊嚴地順應的態度,魅力爆表,引無數人盡折腰。

  蔡康永再三提到做人首先要確定自己是不重要的,他的“不重要”臺詞背後,是他的驕傲和不與謀——我不需要你了解我,不需要跟你取得共識,不需要説服你,不需要和觀眾彼此馴服。黃佟佟有段採訪手記,我很有共鳴。她説:“他私下並不如節目當中那樣可親,他刻意保持著與人的疏離,有一種暗暗的驕傲。這是蔡康永和一般娛樂圈人士最不一樣的地方,按小S的説法,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的讀書人。”

  雖然我沒當面採訪過,但是通過觀察,他的書面和口頭表達很清晰地讓人感覺到,在蔡康永謙和君子的身體裏,存在與世界保持微妙距離的傲倨的另一個人格。他縱容嬌寵小S,就是縱容自己在溫文爾雅的外表之下,有另外一個對規則上下其手、坐高官大腿也不在話下的自己。而沒有蔡康永的全方位的支援與呵護,小S吃帥哥豆腐的行為藝術是堅持不下去的。在這個男權社會裏,不會容忍一個女藝人有這種特權。有蔡康永這樣一個讀書人的加持,小S才會有恃無恐,鬼馬尊貴。

  除了讀書人,蔡康永還是一個電影人。他做娛樂節目,是牛刀小試,一試試了14年。他從這裡出發,不會到這裡結束。如同他的奇裝異服,不是嘩眾取寵,是取悅自己和有出處的。包括他肩上那只鳥,是為了向希區柯克的恐怖片《鳥》的劇照致敬。

  “靠語言確認彼此的遞進關係,此時語言最美。我覺得語言最美的時候,就是我們透過語言,感受到彼此互相需要的時候。”在“康熙”之後,蔡康永和觀眾彼此的確有了新的需要。(黃嘯)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