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天有不測風雲 臺灣民眾何日警醒

2015年09月29日 09: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8日發表評論説,時序已進入秋季,或以為臺灣今年已脫離颱風侵襲的影響。不料“天有不測風雲”,正值臺灣大部分人在慶祝中秋節團圓的日子,偏偏有颱風杜鵑來攪局。由於過去的秋天颱風對臺灣造成許多災情,使得老百姓對此不敢掉以輕心,紛紛在返鄉假期尚未結束前,即提前收假準備返回工作崗位,也因此導致整個交通運輸與行程大亂。

  當然面對此次颱風來襲,更不敢掉以輕心的莫過於臺北市長柯文哲。由於上次蘇迪勒颱風來襲時,柯文哲不僅未坐鎮防災應變中心,還回家“清空冰箱”,致發生民眾飲黃水事件,以及在颱風過後一個星期,路邊、公園仍到處堆置樹枝,未及時清理等應變不急的狀況,不但使其以Line監控救災的説法破功,更讓市民留下執政不力的印象。

  正當臺北市政府面對蘇迪勒颱風災情應變不力的新聞稍微平息後,不料又發生“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以下簡稱“波卡”)風暴。原本以為風暴會在不公開發售“波卡”情況下,逐漸被人遺忘。殊不知風暴繼續延燒,迫使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戴季全、發言人林筱淇相繼辭職下臺。緊接著又發生柯幕僚喬替代役議事件,使得柯文哲出現倦勤狀況,在受訪時表示“想落跑了,回去當醫生啊”。

  在接連遭遇自然與人為颱風情況後,柯文哲才真正開始做其勝選後所説的“要走下神轎當一個會做事的市長”,不再對外強詞奪理地表示以Line監控救災與施政,乖乖在杜鵑颱風來襲時坐鎮北市災害應變中心。當被問到在颱風期間會否回家時,柯文哲不假思索地表示“不會”。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呢?難道全臺灣只有柯文哲一人懂得何為效率嗎?

  面對自然災害如颱風、地震等,老百姓都會做好防災工作,以免在災害發生時應變不及,導致重大災情發生。只是民眾似乎對於人為的風暴沒那麼敏感,否則為何對蔡英文的經濟發展或兩岸政策可能引發的風暴如此無感呢?臺灣60%、70%的經濟成長是靠對外貿易,經年從事對外貿易談判的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竟然違反其專業,提出以擴大內需來降低國際經濟不景氣的影響。

  不僅如此,日前又提出“新南進政策”,表示將朝多元、多面向夥伴關係,希望臺灣在推動貿易多元化的同時,亦能“強化對東協和印度的整體關係”。不是要説要“擴大內需”嗎?怎麼又表示要推動“新南進政策”呢?若是東協與印度的經濟表現欠佳,試問臺灣的經濟不是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嗎?如此不是與擴大內需的政策相互矛盾嗎?

  歸根結底,蔡英文提倡要“擴大內需”、“新南進政策”,無非是希望藉此平衡中國大陸對臺灣的政經影響力。蔡英文一方面強調要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來維護兩岸現狀,另一方面實際的作法卻是想方設法讓兩岸關係脫離現狀,如此搖擺不定的態度,又如何能讓兩岸現狀得以被維持呢?

  更何況如今兩岸現狀得以能被維持,係因彼此的關係建立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蔡英文至今未接受“九二共識”,試問現狀又如何維持?君不見日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已表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嗎?日前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也表示“在新的形勢下,兩岸關係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還是原地踏步甚至漂移倒退,考驗著兩岸同胞的決心和智慧。”

  兩岸關係的風暴已逐漸成形,會否直撲臺灣,端視臺灣老百姓如何應變。自然的颱風難以避免,只能多做防臺工作以降低傷害;人為的風暴卻可以避免的,千萬不要坐等風暴來襲,致傷害擴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