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電視圈蕭條 50歲金鐘獎尷尬

2015年09月29日 08:35: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娛樂有什麼熱門好東西都是能超越地域而傳播的,所以紅與不紅比過去更加直觀。臺灣金鐘獎的尷尬,正是臺灣電視圈的蕭條現狀。

  臺灣金鐘獎今年50周歲了。確切地講,應該是廣播金鐘獎滿50年了,不過今時今日,廣播的影響力又怎麼同電視比呢?雖然金鐘獎的星光一直不如金馬獎、金曲獎耀眼,但今年這屆臺灣電視人還是鉚足了勁要露臉的。

  頒獎禮上,“三王一後”作為資深派鎮場,周渝民、陳柏霖、林依晨稱得上“顏值”擔當。小S、黃子佼、曾寶儀“同一畫框”來了個金鐘獎50歲大和解。曾寶儀答得比較冠冕:“和解不和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三個現在各自過得都很好!”小S説得更絕:“以後不要隨便找老婆站臺産品,很危險!”藝人們表現都各有各的特色。

  但本屆金鐘獎最起勁的還得數林心如,這是她出道那麼多年來第一次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的最佳女主角。表現最積極,態度最熱忱,她的粉絲也早早做好了慶祝的準備。是啊,今年入圍的幾個女演員裏,大陸觀眾聽到過名字的應該只有林心如了。結果,最後卻沒有給她!粉絲們群情激奮:“居然不是林心如,金鐘獎太讓人失望了,下次再也不會關注了。”甚至有人罵道:“要不是心如,誰看你個破金鐘,借著林心如人氣把金鐘炒熱,故意安排最後時間段公佈,真是不爽!”

  金鐘獎是不是衰敗、臺劇是不是已經式微,看看得獎名單就明白了。不僅得獎的電視劇不出名,就連拿獎的演員,大約除了“視帝”藍正龍,其他的演員大陸觀眾都抓瞎了,有些得獎者就連臺灣觀眾也不太熟。許多觀眾對金鐘獎的記憶,可能還停留在三年前《我可能不會愛你》狂攬七獎。換句話説,臺劇這幾年來,徹底不紅。而臺灣電視人以前頗自豪的綜藝節目,今年也可謂全軍覆沒,評審主席直言,恨不得一個都不給入圍。

  既然是電視獎項,那麼任何一個地區都是熒屏上什麼最紅,什麼就能得獎。上世紀80年代內地的金鷹獎特設配音演員獎,是因為《血疑》和《女奴》受歡迎。臺灣金鐘獎重視最佳主持人獎,是因為臺灣綜藝以前能頂超過半邊天。相信以後若網劇勢力激增,也會被納入獎項。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娛樂有什麼熱門好東西都是能超越地域而傳播的,所以紅與不紅比過去更加直觀。臺灣金鐘獎的尷尬,正是臺灣電視圈的蕭條現狀。

  當信樂團、動力火車演唱起膾炙人口的經典連續劇主題歌時,金鐘獎再次勾起眾人的短暫回憶。就如同我們這裡聽到電視裏唱起《塵緣》《一剪梅》,眼前便浮現出陳舊的畫面來。那個動輒收視率超40%、50%的臺劇時代當然不在了,那些令人一集集追看補檔下飯的臺式綜藝節目也已褪盡了輝煌。真是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月月 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