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維持現狀的三個天真

2015年09月25日 08: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多家臺灣媒體調查均呈現,希望臺灣“永遠維持現狀”者大幅增加。民進黨的解讀是,“蔡英文主張的兩岸論述非常精確且嚴謹,已慢慢獲得人民的信任。”臺灣《中國時報》25日社論説,人民確實嚮往安定和平的生活,但蔡英文若認為只是提出維持現狀論,就能馴服大陸、説服美國,確保兩岸關係的平順,這樣的想法存在著三個天真。

  第一個天真,從戰略的角度來看,蔡英文始終未對“維持現狀”的內涵做出清楚的説明,蔡英文的消極性,透露的是與馬當局相同的偏安與拖延的無奈,雖否定了馬英九路線的正當性,也在一定程度迎合了人民的“避戰”期望,但不可能提出宏觀而長遠的兩岸政策。目標上失卻了積極性,就難以引導臺灣人找回過去那種面向世界、走南闖北的“闖勁”,只能沉陷在拖一天算一天的停滯回圈。沒有大目標就會失去方向感。

  第二個天真,偏安式的“維持現狀”思考,以臺灣目前持續升高的“反中”情緒氛圍下,能否“維持”也充滿不確定性。民調數據都顯示,維持現狀支援度攀向新高,但臺灣人民無論對大陸政府或民眾,其惡感均上升,這也是民進黨過去10多年來持續燃燒“反中”氛圍的結果。惡感將激化惡感,就如兩家鄰居,很難期待在張家不斷升高其對李家厭惡的同時,李家能對張家愈來愈友善。

  從這一點來看,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要能達陣,關鍵在於她能否根本的改變民進黨的“反中”本質,用行動逆轉兩岸正在相互堆高的惡感迴圈。

  第三個天真,從方法面言,蔡英文的維持現狀仍必須有操作面的支撐,否則即便兩岸進入戰爭的機會不大,但兩岸關係惡化對臺灣的衝擊會造成重創。而操作面的中心座標就是“中華民國”與“九二共識”。如果蔡英文執政,對維持現狀的定義與操作離“中華民國”與“九二共識”愈近,兩岸惡化的幅度及對臺灣的負面衝擊就愈小,維持現狀的可能性就愈大,反之離“中華民國”與“九二共識”愈遠,兩岸惡化與對臺灣的負面衝擊就愈大,維持現狀的可能性也就相對減少。

  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大陸方面曾多次重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必須建立在兩岸雙方認同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這一共同政治基礎上。蔡英文迄今不接受“九二共識”,“臺獨黨綱”也不放棄。拆掉“九二共識”地基後,如何維護兩岸交流成果的高樓于不塌?關山迢遞,恐怕不是蔡英文説一句“維持現狀”,就能飛天越過。

  該報還認為,臺灣支援維持現狀者創新高,“急獨”與“緩獨”主張均下降,應可視為對臺工作“審慎的喜訊”。至少代表兩岸關係在理性面並未惡化,臺灣人民更能接受宜遠離“臺獨”的政治現實。但在情緒面上,臺灣人民對大陸的惡感卻相對升高,“反中”情緒是一種感性的負性毒素,對兩岸關係的長期走向不利。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