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看破李登輝激化“反中”力量的伎倆

2015年08月28日 08: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8日社論説,臺灣選戰加溫,兩岸關係議題也開始加溫,“親中”與“仇中”道路爭議也漸漸蔓延擴大。耐人尋味的是,蔡英文刻意回避統獨爭議、在兩岸政策上高談維持現狀論,甚至一方面擺出同情反課綱學生姿態,另方面卻刻意在慰安婦議題上與反課綱學生拉開距離。但一手提拔蔡英文從政的前“總統”李登輝,卻藉“釣魚島屬於日本論”、“日本祖國論”等發動新一波“仇中民主內戰”。以李城府之深、謀略之精,當非一般媒體所謂“老番顛”隨興之作。

  李登輝主張“釣魚島屬於日本”已久,但選擇在這段時間丟出,更加碼提出“日本殖民統治肯定論”、“日本祖國論”,很可能有更深的戰略考慮。畢竟日本保守右翼的安倍政權,這段時間以來積極推動集體自衛權、新安保法案,與中國大陸的對立越來越深,李登輝的言論顯然有凝聚、擴大臺灣“仇中派”聲勢,一方面在中日間敏感的主權問題上選邊站,一方面激化臺灣內部親中、反中爭議的企圖。

  如果説釣魚島爭議是現實性的主權爭議課題,那麼李登輝重新丟出的“日本殖民統治肯定論”則是歷史與情感的課題。嚴格説來,徹底的“日本殖民統治肯定論”在臺灣的言論市場空間並不大,即使是“獨”派歷史學者,多數也不敢持如此極端的立場,頂多是曖昧的表明要研究、認識日本統治臺灣的性質具有“殖民性”與“現代性”的雙重性格,算是某種“日本殖民統治部分肯定論”。至於主張“日本祖國論”,李登輝可能是政治人物第一人,也很可能是最後一人。

  “日本殖民統治肯定論”在政治攻防、話語爭奪上從來就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和“中國否定論”、“中國排斥論”緊密連結的。“日本殖民統治肯定論”真正要論證的是,即使承認日本是異族統治臺灣,但是在現代化的推進上、在治理的績效上,都遠遠超過中國大陸本身,也超過清朝和國民黨統治下的臺灣。所以,“日本殖民統治肯定論”雖然是歷史的課題,目的卻是要在現實中激起仇中、反中的情感,其更深層的目的,則是圖謀要激化上一代、上兩代曾經歷日本統治的所謂“本省族群”,與上一代、上兩代曾有抗日經驗的“外省族群”的對立,進而在政治論述上劃定“批判日本殖民統治”、“正視抗日經驗教訓”=”親中派”,而“肯定日本統治”、“否定抗戰價值”=“本土派”=“愛臺灣”=“反中派”的公式,希望進一步邊緣化親中、合中的社會力量。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