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洪秀柱應堅持與時俱進的兩岸論述

2015年08月13日 17: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福建社科院現代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淩斌在江西省九江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前瞻”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觀點指出,蔡英文贏得2016年“大選”的可能性很大,臺灣很可能出現第三次“政黨輪替”,民進黨重新上臺執政是大概率事件,但最終蔡英文是輕鬆獲勝還是涉險過關,還取決於泛藍陣營的整合狀況以及洪秀柱的選舉策略應用。

  劉淩斌表示,在臺灣歷次“大選”中,兩岸議題都成為兩大政黨決戰的關鍵議題,2012年蔡英文敗選的“最後一哩路”就是兩岸政策未能贏得主流民意認可。儘管馬當局的政績廣受詬病,但其務實開放的兩岸政策及其開創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卻得到了主流民意的肯定,相反民進黨的兩岸論述卻始終回避核心問題,拒絕修改“臺獨黨綱”,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所謂的兩岸路線轉型也始終“但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仍然無法令人信服。

  劉淩斌認為,洪秀柱立場鮮明、清晰明確的兩岸主張與蔡英文曖昧模糊的“維持現狀論”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在2016年“大選”中主打兩岸議題不利綠營,若最終上演“統獨大戰”、兩岸論述對決,對民進黨的選情傷害很大。為了避免重蹈2012的覆轍,蔡英文刻意採取“淡化兩岸,凸出內政”的選舉策略,極力避免兩岸議題上升為選舉主軸。目前來看,蔡英文的這一套策略取得了初步成功。

  一方面,蔡英文在選戰中刻意保持兩岸論述的模糊性,言必稱“維持兩岸現狀”,拋出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繼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的訴求,來尋求各方的最大公約數,爭取主流民意的認同,希望以此在“大選”中渾水摸魚,矇混過關。從客觀效果來看,蔡英文的維持現狀的主張還是收到相當成效的,不僅圓滿成功完成赴美“面試”,獲得美方高規格接待;而且製造了民進黨兩岸政策向中間靠攏的跡象,給民眾描繪了一旦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會延續下去的美好前景,成功迎合了島內希望延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受到多數民眾的認同。

  另一方面,民進黨通過不斷給洪秀柱的“一中同表”戴紅帽,攻擊洪是“激進的統派”,成功引發藍營“本土派”的焦慮,迫使國民黨高層給洪秀柱施壓,讓其收回“一中同表”,兩岸論述回歸國民黨政綱,緊扣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主軸的現行兩岸政策。但藍營此舉形同扼殺了洪秀柱在兩岸議題上自由發揮、攻守自如的空間,徹底堵死洪的新主張,等於是讓洪延續馬英九2008、2012兩場選舉的兩岸政策,毫無新意,這也等於藍軍自動退出大選的兩岸論述戰場,跟隨民進黨“輕兩岸,重內政”的選戰節奏亦步亦趨,被迫跳進綠營設定的戰場,對藍營的選情恐將“弊大於利”。

  事實上,在蔡英文的精心包裝之下,“維持現狀論”似乎與國民黨現行的兩岸政策很接近,具有極大的欺騙性,洪秀柱的兩岸論述若鎖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紋風不動,會讓一般民眾受到蒙蔽,認為有本質差異的兩者沒有什麼不同,從而放心地去支援蔡英文。可以預見,洪秀柱如果只敢提“一中各表”,甚至為了怕被“抹紅”也避談兩岸,民進黨又咬住“維持現狀”,2016這場選戰,立刻會被綠營引導到內政議題之戰。屆時“統獨大戰”打不起來,選舉鎖定在年輕人低薪、高房價、高物價、社會公平正義等議題,對執政的國民黨都相當不利,打下去藍營必敗無疑。

  因此,劉淩斌表示,對國民黨和洪秀柱而言,不應畏懼對手的“抹紅”攻勢,應繼續堅持具有前瞻性、與時俱進的兩岸論述,即使不提“一中同表”,也要充分發揮“九二共識”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可發揮理直氣壯、咄咄逼人的“引蛇出洞”辯論手法,批判蔡英文的模糊兩岸論述,戳穿其“臺獨”本質及“維持現狀論”的不可行性,讓民進黨企圖以模糊兩岸議題的策略來騙取選票的做法破局,從而把2016選戰的主軸仍導回兩岸政策路線的攻防上來,讓民眾徹底認清兩黨在兩岸政策上的本質差異,方能逐步縮小與對手的差距。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