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者:“九二共識”與“維持現狀”的辯證法

2015-08-14 07:1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回顧歷史,兩岸雖尚未統一,但並非領土與主權的分裂,即便“臺獨”勢力竭力推行分裂路線、煽動兩岸敵意與對立,也未能改變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兩岸同屬“一中”,即是兩岸關係最基本的現狀。2008年以來,正是因為大陸與臺灣執政當局在這一基本問題上達成共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取得重大進展,兩岸才能在此基礎上務實而靈活地處理矛盾並管控分歧。展望未來,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攸關兩岸人民福祉,但曾經帶給兩岸動蕩不安的民進黨若再度在臺灣執政,能否維持這種現狀?要得到肯定的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遵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

  民進黨2016候選人蔡英文提出了“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主張,意圖給人們留下民進黨執政後會繼續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模糊印象,但卻引發各方質疑。所謂“現狀”,至少包括兩個層面的意涵,一個是作為基礎的“現狀”,也就是如何界定當前的兩岸關係尤其是政治定位;另一個是作為目標的“現狀”,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現狀及成就。對大陸而言,無論是作為基礎的“現狀”還是作為目標的“現狀”都是十分客觀而且清晰的,並以“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作為維持現狀的基礎。而對於民進黨而言,問題的關鍵在於其作為基礎的“現狀”是如何定義的。如果民進黨執意將臺灣界定為“事實獨立”並將兩岸關係現狀定位為“一中一台”,意圖“偷梁換柱”,抽掉“九二共識”這一基石,並以模糊的階段性目標“維持現狀”“暗渡陳倉”來掩蓋“一中一台”的野心,實際上是在破壞現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穩定現狀恐難以維持。如果是這樣,那麼這種十分主觀而且混亂的“維持現狀”主張顯然具有極大的欺騙性和破壞性。

  近期有個別美國學者聲稱,美國政府和臺灣未來的領導人應該都希望與大陸維持穩定併合作的關係,但兩岸關係發展,唯一的不確定因素是北京的反應——這完全是因果倒置的邏輯謬誤,也完全忘記了陳水扁執政時期民進黨操弄“一中一台”、衝撞“一個中國”現狀帶來動蕩不安的歷史教訓。對於臺灣社會和兩岸關係而言,臺灣內部政黨輪替是一種常態,大陸不會介入,更不會因為政黨輪替而動搖對臺基本原則。一方面,反對“臺獨”、維護領土主權完整的立場不會動搖,另一方面,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決心與善意沒有改變。正如習總書記講話所明示的那樣,“否認‘九二共識’,挑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基礎,搞‘一邊一國’‘一中一台’,就會損害民族、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動搖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發展”,與此同時,“我們始終把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同臺灣當局和各政黨開展交往的基礎和條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只要做到這一點,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都不會存在障礙。”顯然,如果民進黨重新執政,那麼兩岸關係發展的“發球權”在臺灣手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現狀能否維持的唯一自變數就是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行為,而大陸“聽其言、觀其行”並做出應有的反應,完全是可以預期的,在本質上只是一種因變數。

  “九二共識”這個名詞客觀準確地概括了兩岸關係的歷史與事實現狀,也高度包容地擱置了政治歧異。國共兩黨堅持“九二共識”,開啟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對於民進黨而言,只有不挑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基礎,不搞“一邊一國”、“一中一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才能維持,只要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能行穩致遠。蔡英文訪美期間曾提出了“兩岸之間應該珍惜並維護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所累積的成果,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的良好訴願,然而唯一的不確定因素就是蔡英文及民進黨如何面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一現狀,對此,期待民進黨轉型為一個務實且負責任的政黨,不要以所謂“維持現狀”來改變現狀,不要把“美好願景”變成“空中樓閣”。(作者:王鶴亭,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博士後)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