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洪秀柱只有堅持初衷 才有機會逆轉勝

2015年08月13日 08: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宋楚瑜宣佈參選後,國民黨地方派系或與宋聯手造勢,或宣佈退選,對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洪秀柱選情似乎造成重大衝擊,各種民調都顯示,民進黨蔡英文是最大獲益者,國民黨選情更陷不利。臺灣《中國時報》13日發表社論,認為洪秀柱只有堅持初衷,才有機會逆轉勝。社論摘錄如下:

  去年“九合一”敗選後,國民黨天王們認為明年大選幾無勝算,乃選擇觀望。關鍵時刻,只有洪秀柱挺身而出,但天王們或身段難放,或另有盤算,洪秀柱只能孤軍奮戰。即使防磚民調通過,洪秀柱不但得不到奧援,言行還受到種種限制。有的天王限制洪在兩岸論述上超越;有的仍在盤算可否在洪自動退選後取而代之;有的寄望明年敗選後爭奪黨主席;有的急於主導洪的選舉團隊,卻坐視洪秀柱孤軍奮戰。

  洪秀柱能夠以高支援率通過防磚民調取決於3個因素:一是獨特勇敢精進的人格特質,二是敢於挑戰國民黨暮氣沉沉的醬缸文化,三是擺脫鄉願媚俗,敢於挑戰民粹,提出建設性的兩岸政策。但在初選通過後,想要做領頭雁的洪秀柱,卻被套上繩索,關在鳥籠,以洪的論述會造成黨不團結或分裂為由,以洪無兵無勢為辭,要求按著黨的基本政策走,不要跳脫黨的結構與文化,連719全代會的出師文都必須依照黨的規範宣讀。國民黨天王們讓洪秀柱原有的魅力受到制約,民調開始下滑,也給了宋楚瑜可乘之機,形成今日的局面。

  洪秀柱也要了解,自己的參選初衷是為臺灣確定一條正確道路。這條道路原本就不容易,現在看來更為孤單。臺灣社會媚俗已久,中正平和的政治人物已難敵嬉笑辱罵的政客,民粹橫行的言行已扭曲了平實良善的價值,如果洪秀柱沒有粉身碎骨、不計成敗的決心,不僅未來的選戰難有起色,敗選後還有可能成為代罪羔羊。

  臺灣最嚴重的民粹就是以分離主義為核心的政治操作。“仇中、反中”是民粹動員的基礎,早期的反ECFA,去年的“太陽花反服貿”、今年的“高中生反課綱”,背後均是同樣的思維與相近的始作俑者。國民黨敢於捍衛ECFA,蔡英文在辯論落敗後也得屈服,但是在“太陽花反服貿”與“高中生反課綱微調”事上,國民黨則是內部腳步不一,妥協屈服於媚俗民粹,致使理念混亂、立場盡失。

  臺灣最大的迷失與民粹就在兩岸關係。洪秀柱看到這個問題,不希望臺灣與大陸“鬥”,也不忍看到臺灣像溫水中的青蛙一樣懵懵懂懂的“拖”,因而在參選時,把“創造和平”列為首要政見,提出要“簽署兩岸和平協定”,為臺灣爭取到真正和平的環境。

  即使過半數民眾均贊同兩岸應簽署和平協定,但是已經不敢與民粹媚俗再戰的國民黨,卻迫使洪秀柱在719的全代會中,不可以提“簽署和平協定”這個“創造和平”的政見。事實證明,在新“臺獨”勢力及親民黨攻擊性策略下,國民黨企圖繼續以模糊的政見四處討好,是走不通的路。

  不過,洪秀柱仍有堅持初衷之心,她受邀在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旺報》第六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上,展現不媚俗、不畏民粹的初衷,再度提出兩岸必須“簽署和平協定”,才能確保臺灣有創富、均富的未來。

  “不反中”應是絕大多數臺灣老百姓的心聲,大陸與臺灣不僅在地理、文化、經濟上都有緊密的地緣性,“仇中、反中”傷害的不會是大陸,而是臺灣自己。隨著兩岸客觀情勢的變化,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進一步提出的“合中、親中”則是臺灣民眾必須建立的心法,只有這種“兩岸一家親”的心法,才能從心底上拒絕分離民粹的操作,“兩岸和平協定”自然可以水到渠成,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也才能確保與深化。

  洪秀柱的參選初衷是向侵蝕臺灣命脈的“仇中、反中”民粹宣戰,也是所有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之中最能夠做“反民粹”的勁草與“創造和平”的忠良。目前選情似乎對洪秀柱不利,但臺灣社會中支援“合中、親中、不反中”、支援“創造和平”、支援“反民粹”的群眾永遠存在,只要洪秀柱帶著這群人走下去,只要堅持到底,就有機會逆轉勝,至少也能為臺灣留下生機的火種。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