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洪秀柱為啥打破訪美“潛規則”?

2015年06月29日 08:10: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AIT)負責人近日表示,歡迎洪秀柱訪美,提供的訪問規格將會和蔡英文一樣。結果洪秀柱響應,規格沒有高於蔡英文,為什麼要去?還説,美國如果想了解她,叫他們過來好了。

  對於洪秀柱來説,最終通過提名應無懸念,當前急務是如何在落後起跑情況下打贏這場選戰。她祭出特有的洪式風格回應説,參選人本來就沒有一定要訪美,不去也行,不然好像是去應試趕考一樣,“我心理排斥感是很重的,怎會是Honor(榮耀)呢?”所以還是以“自己打選戰”為主。

  “自己打選戰”為主,道出了她的競選策略核心。如此理解洪秀柱對訪美問題的表態,也就不難理解了。蔡式訪美,等同於學校裏的乖乖仔,是按部就班的套路出牌。按照洪秀柱的觀點,是四年前“有人考試不及格”,才要“去美國補考”。而洪秀柱更像男版柯文哲,坐擁藍營積攢的兩岸紅利,在訪美問題上不按常理出牌。因為,她要拉開與蔡主打風格的差異。

  對此美國人也心知肚明。《時代》雜誌在對蔡英文的報道中提到,因為身材嬌小與好戰性格而被封為“小辣椒”的洪秀柱,與擁有學者形象的蔡英文,呈現顯著的對比。

  不僅外表形象不同,內心的想法更是有巨大差異。蔡英文訪美時提到所謂“兩個訊息”與“三個壯大”,藉以回避“九二共識”的話題。洪秀柱批評,蔡英文第一站就講空話,拿“民主”這個似是而非的話語來搪塞兩岸和平議題。“我想告訴蔡英文,‘穩定臺海和平’不是靠嘴巴説出來的,而是要做出來的!”

  島內媒體津津樂道的是,蔡英文此次訪美,不僅前進白宮會晤美國國安會官員,也進入國務院拜會美副國務卿,創下參選人先例云云。從陳水扁開始,臺灣歷來候選人都會在選戰過程中安排訪問美國,逐漸形成不成文慣例。一般分析認為,目的不外乎在海外製造新聞,回銷島內而已。換句話説,政黨只是借機博取新聞版面,提高身價和能見度。這次到了洪秀柱這裡,她突然開始喊卡。

  在美國人眼裏,候選人赴美,彰顯他們有意並有能力主導島內選舉的一些側面。雖然表面上一碗水端平,但邀請候選人訪美先後次序,以及安排上的一些技巧,無不彰顯出微妙的態度。在島內看來,“國際交往”、兩岸及“國防”是臺灣領導人最核心職權,參選人可以透過對美國的參訪來展示處理此類事務的能力等等。

  但洪式風格卻反其道而行之。洪秀柱第一個站出來質疑訪美的必要性。因為她有清楚的立場和新的主張,與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其他一些政治人物形成鮮明對比。這種清新的風格讓她收穫了不少粉絲,包括有美國專家就指出,她給人的印像是“新且不同”。

  當然,洪秀柱浸淫政壇數十年,不會只是一味魯莽前衝。在她看來,馬當局多年累積的兩岸和平紅利和資本,足夠保證美國對她的信任。對於綠營借機用“一中同表”和拒絕訪美話題給洪秀柱戴“紅帽子”,認為將引起美國擔憂她過於親近大陸。美國學者郝志堅並不認同,他反而指出,美國對民進黨持有很強的保留態度,因為其歷史記錄已經説明問題。白宮不管是哪個黨執政,沒人希望臺灣惹麻煩,美國在世界上的麻煩已經夠多的了。

  跳出訪美議題,洪秀柱的出線雖然跌破眾人眼鏡,但在短短兩個多月急起直追,卻有迎頭趕上之勢,可説是個人特質與行事作風獲得認同,亦即許多人“認人不認黨”,才能在國民黨氣勢低迷之際,重獲掌聲。由小辣椒的奮力一搏,如今排除掣肘站上“大選”主舞臺,“另類”的選舉定調起了重要作用。拒絕訪美之事看似出於一時主觀意願,其實肯定私下進行過沙盤推演。她的策略就是拉開與蔡的區格。畢竟,“辣炒空心菜”,挑動你食欲的不是無味的空心菜,而是紅辣椒的味道。(文/王大可)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