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不能與時俱進的政黨是可恥的

2015年07月20日 08: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20日發表社論説,歷經一波波紛亂和曲折,國民黨全代會19日正式推舉洪秀柱為2016“總統”參選人。與此同時,朱立倫則留下了王金平可續任不分區“立委”之伏筆,技術性化解了本土派的分裂危機。距離2016大選僅剩半年,國民黨必須認清當前形勢的險峻,若還不能團結面對大局,恐怕要準備迎接一場比“九合一”更慘烈的敗績。

  社論摘錄如下:

  不能體察時勢、與時俱進的政黨,是可恥的。觀察過去半年,國民黨一直是處於某種自我放棄與自我綁架的形勢中:領導無方、群雄觀望、小丑喧囂、幹部漠然、同志離心離德,舉黨一副未戰先降的姿態,讓人不忍卒睹。直至近日,經黨政關鍵人物穿梭協調,加上洪秀柱及時調整口徑,方才穩住陣腳。從昨天的全代會看,原本磨刀霍霍準備鬧場的戲碼並未上演,原來預謀奇襲“卡柱”的隊伍並未出現,至於場外的各路鬧劇,即不再足道。可見,中常會日前大刀開鍘發揮了威嚇作用。這是國民黨整飭軍容的第一步。

  從政治必須不斷“向前推進”的角度看,洪秀柱是不是藍軍最強的人選,在她正式成為候選人後,顯已不再是重點,國民黨也沒有時間再去懊悔“如果一切重來”誰應該如何如何。重點在,國民黨面對這場無路可退的戰役,要如何拿出最大的意志和力量,呼喚那些失望或疏離民眾重新認同與歸心;就算無法贏得這一役,至少要輸得不難看。試想,如果藍軍自己表現得畏戰、懦弱、一盤散沙,要如何號召民眾支援?

  洪秀柱昨天的演講,是近年國民黨內難得聽到的鏗鏘之聲,態度果決,結構完整,攻守有致。動人的一段,是她以流利的閩南語談到自己是“艱苦人出身”,父親從綠島回來40年沒有工作,母親當過女工,但她沒有怨恨,“番薯毋驚落土爛”,一路打拼,因此很能了解基層的甘苦。在藍營,像這樣沒有任何家世背景而孤軍奮起者,洪秀柱也許不是唯一特例;但父親遭遇白色恐怖,她卻未將一切歸咎政府迫害,顯示其品格殊不尋常。綠營即使再千方百計抹紅,也未必能夠得逞。

  洪秀柱昨天的出線,隱隱折射了“洪王錯身”的角色對換。本來,國民黨內一心想要角逐大位的人是王金平,朱立倫似也頗有意促成;未料,王金平拒絕參加初選,一錯過,竟讓原本玩票的洪秀柱假戲成真,兩人角色旋即易位,也引來後續無謂波折。這一幕,是對所有政治人物的當頭棒喝:當民主政治已進到民意瞬息萬變的時代,還留戀抬轎文化的人,不可能跟得上社會,也跟不上選民。

  目前看來,王金平是否接受國民黨為他量身打造“修法”以續任不分區“立委”,仍是未定數。其關鍵,在國民黨的內部整合是否順利,足以拉抬“總統”和“立委”的選情,使藍軍仍能維持“國會”的相對多數地位,才足以確保王金平續任“院長”。在西方民主國家,“國會議長”除非犯下嚴重錯誤,通常獲有特殊的政治禮遇;議長參選時,在野黨在該選區甚至刻意不提名候選人,以示尊崇與禮讓。國民黨要不要提名王金平為不分區“立委”,只在一念之間,若有助於“總統”與“立委”選情,並可避免國民黨崩裂,未必不可。問題是,經本土派幾度鬧場唱衰,使藍軍形象大受影響,如果“國會”無法搶得絕對優勢,屆時王金平的不分區將只是一名光桿“立委”,而非“議長”之尊。那樣的話,是王金平願意面對的形勢嗎?

  遭遇“九合一”的慘敗,再歷經近半年的內訌,國民黨昨天終於通過洪秀柱代表參選,可謂一路且走且戰,驚險萬狀,而終於殺出重圍。國民黨的窘狀,其實也是臺灣政治的困境,朝野多年來纏繞在老議題上反覆辯論、廝殺,不斷隨著戰鬥位置的變化改變論述,卻始終無意為人民及社會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説的:不能往前推進的政治,是可恥的。國民黨如是,但民進黨除了佔著在野的便宜冷眼冷語,它又思考過自己有多少推進政治的能力嗎?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